它不但航運四通八達,公路、鐵路、空運也都十分發達,橫貫全國,通往國外。
由於廣東的獨特地理環境,使這裡成為對外貿易最早的地區,所以民性活潑,習於經商遠遊,華僑佔全國僑民的三分之
走進二十五層高的華隆大廈,一眼就可以看到牆上那塊牌子,神氣活現的公司名竟足有五十個,華隆發展公司僅為其一,很不起眼。
“華隆”擠在這麼一大堆公司之中,卻把自己的這兩個字譯成walkalone(獨行),還赫然印在公司微紀之卞,看來是有點不一般的想法,在一個大廈裡就擠了五十個公司的廣州,哪條路上不是摩肩接踵人碰人,要想獨行,談何容易?
華隆發展公司總裁盧俊雄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把掛扇,上書“天生我才”四個大字。
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沒有時間娛樂,身心都在滿負荷運轉。
他上個月剛過了二十七週歲的生日,圓圓的臉上架副眼鏡,中等身材,頭髮烏黑稀少,額高而聰明,鼻孔軒豁,富有熱情,氣度誠摯穩重。整個面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傲、若有所思和天真的神態。他側面輪廓的線條全是圓的,但並不因此而失其剛強。他現在處於人生中深沉和天真幾乎相等地各佔思想之半的時期,在困難重重的境遇中,他完全可以愕然不知所措;把鑰匙撥轉一下,他又能變得卓越不凡。他的態度是謙遜的,冷淡文雅的,不很開朗的。由於他的嘴生得動人,嘴唇無比地紅,牙齒也無比地白,微微一笑便可以糾正整個外貌的嚴肅氣氛。有時候,那真是一種奇特的對比,額頭高潔而笑容富於美感。他的眼眶雖小,眼神卻廣闊。
求知飢渴中萌動的商品意識
廣州倉邊路一間十六平方米的房子。
祖母,當工程師的父親,做財務工作的母親,兄弟二人,無海外關係,全家月收入一百元,這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家庭。
一九七九年七月,盧俊雄跨進了中學的大門。這時,他才十二歲。
盧俊雄是個愛讀書的孩子,特別喜歡看小說。每當走到書店門前,他總是戀戀不捨地站在櫥窗前,望著那嶄新的書,不願離去。後來,他經常去書店站在櫃檯前說:
“阿姨,請您拿一本《戰爭與和平》。”
營業員馬上遞給他,他便站在櫃檯前看起來。直到快要關門,他才把書還給人家。這時,他感到非常高興,書中的情節像電影似地浮現在眼前。
第二天,他又是如此,把書拿到手,接著前一天繼續看,他感到很過癮。
書架上那些琳琅滿目的書籍,常常使他垂涎三尺,書店每天來了什麼新書,他都瞭如指掌。
當他看到書架上新放的一套《史記》時,他拿到手裡,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他聽爸爸說過,這套書非常好,是司馬遷寫的。這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起黃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間,全面地敘述了我國上古至漢武帝時三千年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史事。他翻開看了看,價格十元零一角。他摸了又摸,放回書架上。這時,他才發現書店裡只剩下自己了。
他戀戀不捨地走出去,在路上,那套書一直在眼前晃動著,一套十本僅十元零一角,不算貴呀!
後來,書店接二連三進了《三國志》、《隋唐演義》、《後漢書》等一系列他最喜歡的書。
他多麼渴望擁有自己的書,他知道這個願望只能靠自己來實現。
於是,他開始動腦筋想辦法:為了買書,要自己掙錢。
開始他把自己家的牙膏皮積累起來,連同家中的廢報紙一起賣掉,可以賺點錢。後來,他發現賣舊報沒有賣新報掙錢多,便改行當了報童。
他每天放學回家途中就在路上賣報,羊城晚報、廣播節目報賣五份報,賺一分錢,他就這樣一分一分地來掙錢。
從此,每天中午或下午放學,十二歲的盧俊雄就小跑著到郵局取了報紙,沿街叫賣。
那時,政府和學校都不允許學生幹這些事。為了防備緝查,還得時時躲閃。就這樣,他每天回家途中就有一毛錢的收入。
這就是他走上社會的開端。
賣報攢到近十塊錢時,盧俊雄怕有一天終被家人和學校知道,於是改換了一個“危險性”較小的行當。當他往收購站賣牙膏皮時,發現收購站收購的舊書中有許多是有價值的書。於是,他腦袋一轉,便想出了新點子。
從此,他每週到倉邊路舊貨收購站一兩次,看到有人來賣舊書,便迎上去說:
“叔叔,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