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必須是特別有錢的獵場槍手或射擊俱樂部的成員,請教練、買槍械以及每天成百上千的子彈都需他自己出錢,參加世界各地的比賽也要自己拿路費。可是中國的王義夫們根本不用為那些事情操心,所有的費用均由國家出,他們只管訓練就好了。

如果說拿塊金牌回來讓大家開心一下,花個幾百萬、上千萬上去還情有可原,我卻始終鬧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願意把大筆的錢花在毫無希望的中國男子足球身上,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做巡警工作的朋友,謎底才終於被揭開。

“又要到週末了,可以鬆口氣了。”朋友跟我說。

“是嗎?我還以為你們週末更忙呢。”我大為不解。

“以前是這樣。最近有甲A,一到比賽,萬人空巷,治安事件大幅度下降。”

原來如此。儘管每隔四年有一次“5。19”風險,但是花點錢換來一整年的“安定團結”那真是太值了。從此,我就認為給中國男足再多的錢也不算多。

奧運會金牌一次比一次升,國民身體素質卻一年比一年降。最近的一次全國範圍內的監測表明,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出現全面的下降。1995年監測時就有所下降,這一次是在1995年的基礎上再一次大幅度的下降。

我的法國朋友弗洛朗絲小姐告訴我,不需要調查她就知道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不怎麼樣。她有一次在中國農村的一個山區搞調查,請一個當地的小夥子做嚮導。還沒有走幾步,小夥子就氣喘吁吁地跟不上。“我讓他把他的揹包給我,他要面子不給,因為他是男的。可是一個小時之後,他要休息。過了一會,他又要休息。三天以後,我們雙方都決定不要對方了。他不要我因為他實在再也走不動;我不要他因為他太影響我的進度。後來,我還參加過一個登山俱樂部的登山活動。出發之前,他們無數次警告我,此次登山會非常辛苦、非常累。後來發現,他們每隔一小時就會休息一段時間、吃點東西,全部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六小時。我們在家裡登山,一登最少十個小時。”

她最後說:“下次我再也不和你們中國人一塊登山了。”看來,中國男人要想“追”上外國小姐,第一步還是先鍛鍊身體去吧。

指標四:時不時有人得諾貝爾獎

研究發現,一個國家通常建國二十年就能獲得諾貝爾獎,可是我們建國都已經五十多年了,不但沒有人獲獎,連獲獎的苗頭都看不到。這一點,連巴基斯坦都不如。

得不到獎,中國的老百姓就想出三個高招來安慰自己。第一招,將幾個獲諾貝爾獎的黑頭髮黃面板的美國人大加宣傳,弄得他們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在他們自己祖國。我本人實在看不出這些美國人獲獎跟中國有什麼關係。第二招,編造出某某中國人與諾獎擦肩而過的謊言聊以自慰。儘管諾獎的獲得有時候確有某些先兆,但評選過程絕對保密。我不知道某某中國人與諾獎擦肩而過的結論從何而來。第三招最可愛。中國沒有獲名獎的成人可以吹噓,就開始吹噓進名校的孩子。一本《哈佛女孩》據說創下了中國圖書真正市場銷售的記錄。進名校固然可賀,但它畢竟只是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就像馬拉松比賽,如果一箇中國女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第一圈領先,她媽媽就開始寫一本《第一圈女孩》的書吹噓她是如何如何培養的,豈不是讓整個世界貽笑大方?

全世界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是英國的劍橋大學。我遇到過一位在劍橋讀本科、在劍橋獲得博士學位的英國姑娘詹妮佛。我告訴她《哈佛女孩》的故事,然後建議她寫一本《劍橋女孩》,我來翻譯成中文。這樣我們兩個都可以變成百萬富翁。她回答說,你別開我的玩笑,有成千上萬的人進過劍橋。

中國人沒有得獎,一般人都以為是中國人沒有這個能力,而我說是因為中國人還不想得。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問我:“你說體育可以為國爭光,諾貝爾獎也可以為國爭光?為什麼中國人不想得?”

的確,兩者都可以為國爭光。但是,只要我們看看下面這兩個簡單的例子,就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你能想象一個諾獎得主來中國能引起貝克漢姆那樣的轟動嗎?別說一個,你就是一下子將全世界所有諾獎得主弄過來也恐怕比不上一個貝克漢姆。一箇中國電影配角明星在醫院病危,外邊的記者裡三層外三層圍著。中國哪位學者享受過如此“風光”?

現在預測中國人什麼時候獲諾貝爾獎,有點像一個男子在大街上發現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就要預測他們的女兒上大學的機率有多高一樣。首先,你怎麼知道這個男的還能再碰上這位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