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發展到文革十年中的造神運動,由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變成一個獨斷專行的唯意志論者。這對黨、對人民和毛澤東自己,都是一場歷史大悲劇。
說明這一悲劇的原委,吸取造成這場悲劇的教訓,
191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581
是《決議》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評價毛澤東的功過,還必然涉及到毛澤東思想的問題。
由於他的晚年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這給概括毛澤東思想的確切內容,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大家認為關於毛澤東思想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引起思想混亂。為此,建議在《決議》評定毛澤東功過一節中,宜於肯定毛澤東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堅持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理論這一基本原則,並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有若干新的補充。
(三)毛澤東犯錯誤的主觀原因。
毛澤東由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變成長期堅持“左”的錯誤的獨斷專行者,客觀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的封建制度歷史悠久,基本上是個農民國家,專制主義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我黨長期在戰爭環境中活動,民主集中制不夠健全,又受共產國際和蘇聯斯大林集權領導的影響,加上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以及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落後等原因。
但亦有他本人的主觀原因:毛澤東在建國初期,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同美帝國主義交了手,認為美帝也沒有什麼了不起。
斯大林逝世後,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上臺,揭了斯大林問題的蓋子,認為蘇聯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國內三大改造的勝利,比預料的迅速,認為中國自己有了一套經驗。
於是,在這種形勢面前,勝利衝昏了頭腦,逐漸把中國也把自己擺在世界革命領袖的地位,忘乎所以,失去自知之明。反右派,封住了民主黨派和知識分子的嘴;反右傾,封住了黨內堅持正確意見同志的嘴。
192
681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
大躍進失敗了,又不認輸。對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採取了不承認主義。一直髮展到“文化大革命”
,一意孤行,走上了唯意志論的道路。
毛澤東還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法家治國和農民戰爭打天下的種種影響。他歷來欣賞秦始皇、劉邦、朱元璋,卻不談漢文帝、李世民。自認“坑儒”比秦始皇還多。直到臨終時,還念念不忘漢高祖的遺囑:“安劉氏者勃也”。到了晚年,常用中國的古書來指導建設社會主義,“深挖洞”來自明初朱升給朱元璋提的建議。深居中南海,不接觸群眾,連政治局委員都很少見。讓江青當政治局委員,發號施令;毛運新當遼寧省委書記、瀋陽軍區政委,最後當高階聯絡員,把自己同外界隔絕開來,將個人凌駕於黨中央之上,一意孤行,乃至給別有用心的林彪、四人幫以可乘之隙,陷入他們的罪惡包圍,釀成個人與中國歷史的一場大悲劇。
毛澤東迷信群眾運動。從延安“搶救運動”開始,發展到“文化大革命”
,都是用群眾運動的辦法來發動和領導,一切工作、一切事情都要大搞群眾運動,而且一次比一次升級,破壞性後果一次比一次嚴重。每次運動都製造了一大批冤假錯案,整掉大批幹部,使黨和國家不得安寧。這種運動群眾的方法同群眾路線完全是兩回事,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今後應禁止搞這種“群眾運動”。
毛澤東遠賢人,親小人,喜歡奉承,聽不得批評,使林彪、康生、江青、陳伯達、謝富治之流投其所好,得到重用。
而同生死,共患難,正派剛直,不唯命是從的戰友,如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賀龍、鄧子恢、譚震林,
193
關於毛澤東功過是非的一些看法781
以及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被認為是“中國的赫魯曉夫”
,“接近右派的邊緣”
,“右傾機會主義頭子”
,羅織罪名,或一棍子打死。
晚年在作風方面,出爾反爾,言行不一,這方面問題也多。
1956年八大決議是自己舉手透過的,後來不認賬。廬山會議先表白要當反“左”傾的頭子,後來又親自發動整“右傾機會主義”。指使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炮製批海瑞罷官文章,發動“文化大革命”
,更是搞突然襲擊。
“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