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被上級召回北京,去參加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蔡楚生被委以重任,擔任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藝委會主任等職務。所以,把《南海風雲》拍成電影的事情,就自然先擱置下來了。南國影業公司同時為了配合大陸解放,開拍了由陳殘雲編劇、王為一導演的粵語片《珠江淚》,主創人員把攝製組拉回到剛剛解放的廣州,進行實地拍攝並如期公映。

建國以後,儘管百業待興的繁忙事務讓蔡楚生分身乏術,但他的心裡仍一直牽掛著那件拍攝《南海風雲》的未了之事。一是作為廣東潮陽人,他一直想繼自己早年轟動國內外的《漁光曲》之後,再拍攝一部描寫南海人民在苦難生活中奮起抗爭的故事影片,二是他曾成功的編寫、並與鄭君裡合作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自1947年放映以來,一連數月持續不衰,時隔幾年以來一致好評如潮,這也更加激勵和鼓舞他一定要拿出新作,向新中國的電影銀幕報到和彙報。於是,蔡楚生便與仍在上海電影界工作的鄭君裡主動取得聯絡,希望這位曾與自己有過密切而友好合作過的夥伴,能了卻他心中的夙願。

鄭君裡聞之,當然也是喜不自禁,立刻一口答應下來。誰知,緊接著由他在1952年導演的《我們夫婦之間》,連同《武訓傳》、《關連長》、《夫婦進行曲》、《影迷傳》等一批上海私營廠出品的影片,遭到了當時文藝界的錯誤批判,執導影片的導演當然是在劫難逃受到了株連,幾乎被剝奪了繼續執導拍片的權利,投拍《南海風雲》一事,無奈而被迫再次停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運動不斷,使身居要職的蔡楚生,更加公務繁忙,再加上外界種種原因的導致,《南海風雲》就這樣一直處在難產的狀態,而蔡楚生的心頭抑鬱難結。

早在1951年、1956年分兩次開始籌建的廣州珠江電影製片廠,作為華南片區的重要腹地,又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高潮聲中,進行了再次建廠。蔡楚生對這部一往情深的《南海風雲》一直痴情渴望,他馬上在腦海裡閃現這樣一個念頭:這部戲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地方特色都非常適合在珠影廠進行拍攝。經過十多年的變化,中國的政治形勢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原劇本中的“風雲”,現在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浪潮”,於是,蔡楚生激情難抑,遠在北京的他似乎馬上可以聯想到影片投入拍攝時鏡頭中所要表現出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此時,蔡楚生需要馬上增加新的情節,以適應新的形勢,豐富其故事的整體內容,以力爭使該片更加富有氣勢,更加充滿戲劇化的演變,同時也更好、更濃郁地賦予其鮮明的南國地方特色。蔡楚生便同同從香港回到廣州擔任華南文學藝術學院秘書長、後任寶安縣縣委書記的著名作家陳殘雲進行了促膝暢談,蔡楚生開門見山請陳殘雲對此劇本進行大刀闊斧地修改,以增加新內容為主。在華南地區與著名作家黃谷柳、歐陽山合稱為“廣東名家三巨頭”的陳殘雲,被蔡楚生的中肯、認真、執著的精神深深打動,同時,也為了能早日了卻蔡楚生的這個長久夢想,陳殘雲欣然從命,加盟合作。

心有靈犀一點通。陳殘雲在改編蔡楚生的原劇本時,完全理會他當初的創造意圖和現今的思想發展軌跡,故陳殘雲捨棄原劇名《南海風雲》,而重新命名為《南海潮》,在原故事的總體框架之上,適當增加了階級對立面激烈的矛盾衝突,擴大故事的發展過程,但依然保持著蔡楚生原劇本中那種清新雋永、故事性強、情節縝密、描寫細膩、意境深邃,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鮮明民族風格以及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的顯著特色。改編後的劇本得到了蔡楚生的首肯,他馬上開始進行影片的前期籌劃,因《珠江淚》而聲名鵲起的王為一,自然成為蔡楚生尋找導演的首要人選。蔡楚生的聲譽和名望,使王為一在感激對其厚愛的同時,又多了一層很大的顧慮,雖然王為一早於1934年就已經在上海從藝,畢竟1927年就踏入影界的蔡楚生,憑其深厚的資歷和不凡的成就,都是令他倍感尊敬的老師級前輩,王為一在一口應允的同時,更願全力配合蔡楚生,甘當副導演,共同把這部影片早日搬上銀幕。可蔡楚生卻非要指定王為一與自己聯合執導,他認為早已獨立拍片多年、並以《關不住的春光》、《珠江淚》、《火鳳凰》、《山間鈴響馬幫來》、《椰林曲》、《鐵窗烈火》等多部影片而在影界頗有名氣的王為一,是一定能像當年與自己曾有過良好合作過的鄭君裡一樣,與之配合默契完成此片的拍攝。王為一完全理解蔡楚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他與陳殘雲深深知道這是蔡楚生在解放後嘔心瀝血想要開拍的第一部戲,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把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