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他當時的心中是充滿著多麼悽慘、悲涼和難以言表的苦悶心緒。一旦個人的命運和殘酷的政治相掛鉤,那麼,個人的命運在無情的政治鬥爭面前,就顯得是那樣的孤苦無依,好像是在暴風雷雨中飄忽著一片樹葉,在汪洋大海里隨時會被吞沒的一隻小船。
好在事實是最公正的見證人,當年的汪曾祺,只是“奉命寫作”,江青對他也只是“控制使用”,除此之外,他並沒有與江青在政治方面有任何瓜葛,更沒有一道同流合汙、興風作浪。雖說汪曾祺最終被弄清問題,無罪釋放,但是,圍繞著《沙家浜》的整個過程,這個中異常的酸甜苦辣,使汪曾祺感到是被政治命運的一種無情嘲諷,傷心的往事是他心中永遠也揮抹不去的痛楚。汪曾祺一生的坎坷起伏和大起大落,回想自己從“右派分子”到“黑五類”,再到“樣板戲新寵”,他由衷地慨嘆,真是有一種由政治無形巨手主宰命運的世事輪迴。
本來,汪曾祺在他有生之年,完全可以以其出眾的才華,把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歷歷往事,特別是圍繞著《沙家浜》詳細的創作過程,撰寫出非同尋常的個人回憶錄。然而,不知出於何種緣故,或許是他對自己這種苦澀的經歷不願再次提起,更不願觸景生情地回憶;還或許這其中尚有一些秘而不宣的苦衷,讓他如此謹小慎微、忌言避諱,而沉默寡言。汪曾祺在世的時候,並沒有留下有關在《沙家浜》中自己奇特經歷的隻言片語;如今在他77歲的晚年又突然意外故去,因此《沙家浜》舞臺和銀幕之外的曲折故事,就永遠是一個沒有劃上圓滿句號的遺憾了。
“花旗袍、燙頭髮、高跟鞋,嘴裡經常叼著香菸卷”,當銀幕上出現這樣的著裝打扮,那一定是女特務;“漂亮、妖豔、浪聲浪氣”,似乎成為銀幕上女特務固定風格的形象。無論是在“文革”前17年風靡一時的眾多反特片中,還是在新時期電影同類題材的影片裡,廣大觀眾幾乎都能看到這種模式的女特務形象出現在銀幕之上。
早在40年代初,著名演員張瑞芳就曾在《火的洗禮》中扮演了一個良心未泯的國民黨女特務的角色;無獨有偶的是,在40年代末,話劇演員丹尼也主演了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的《腐蝕》裡幡然醒悟的女特務角色,這大概是早期中國銀幕上較為觀眾所知的女特務形象了。她們留給人們的只能是太久遠的記憶。
在新中國影壇,最早出現銀幕上的女特務形象雛形,大概是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鋼鐵戰士》中,由女演員賀高英扮演試圖引誘被俘的新四軍張排長的國民黨女特務,那種脫掉軍裝而換上花旗袍、燙髮頭和高跟鞋的刻意打扮,給廣大觀眾留下了這種女特務形象最初的印記。而隨之在另一部反特片《無情的戰線》裡,知名演員姚向黎扮演的是一個被特務集團拉攏的女特務,當然因為角色的需要,而並沒有典型女特務形象的那種裝束。八一電影製片廠1956年由嚴寄洲導演的《這絕不是小事情》中,在這8個小故事其中之一的《如此戀愛》裡,還有一個由鄧敬蘇扮演的假裝與解放軍幹部談戀愛而專門刺探軍事情報的女特務,這些都是新中國影壇初期女特務形象在銀幕上的亮相。
八一電影製片廠繼《腳印》之後的第二部反特片,是1957年拍攝的《激戰前夜》。影片描寫了我沿海軍民聯合抗敵、共同挫敗敵特陰謀的故事。話劇演員江芳扮演的是劇中的女特務林美芳,她身穿當時流行的列寧服,故事情節也是以與我軍一作戰參謀熱戀為掩護,潛入海島軍事陣地偷拍作戰部署並暗送情報。作為演員本身的主要表演特徵,就是把女特務在談戀愛與暗地刺探情報的兩種不同的面孔,加以明顯的區別。這種固有的臉譜化的表演痕跡和模式化的表演套路,在後來的許多反特片中的女特務身上,都得到了完整的繼承和發展。這個女特務雖然沒有常見的花旗袍、燙髮頭和高跟鞋,但在人物面部表情的豐富與多變上,卻是表現得如出一轍。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膽》中,由著名演員王曉棠扮演漂亮迷人的女特務阿蘭小姐,讓廣大觀眾最感興趣、最為著迷,並至今津津樂道地齊封為“中國第一女特務”。阿蘭在影片中大跳時髦的“倫巴舞”,透過試探與打入匪巢內部的我軍偵察科長曾泰過程中的暗生情愫,最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射向“副司令”的子彈而殉情,被迫改為悔恨交織、由愛生恨欲舉槍射擊而被我軍擊斃的令人惋惜的遜色結局,都會無時無刻不牽引著廣大觀眾的心緒。阿蘭的憂、阿蘭的媚,當然還有阿蘭的憧憬、阿蘭的神往,都會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廣大觀眾的心扉。所以,阿蘭的每一場出場,人們無不被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