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者:燕山雪

**

奔騰的黃河兩岸,黃土高原靜默著,如同千百年來一直靜默著的中國農民的

群雕像,任憑母親河年復一年地從自己的身上割削去大塊大塊的血肉。我像一個

吟遊詩人一般在華夏的山河間四處遊歷,讓自己沾染天地萬物的靈氣和生氣,一

邊採擷詩和歌的種子。

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後,深深感到南方的山水太過秀氣,只適合賞玩。灕江的

水聲如同劉三姐的山歌般動人,卻也只是劉三姐般的村姑而已。而當我真正坐著

一葉小舟出沒於黃河的風浪中時,在黃河洪大的濤聲中,我分明聽見了無數喉嚨

在吶喊。

這吶喊聲從遠古一直迴響到今天,有盤古開天闢地時的那聲怒吼,也有神農

收穫第一粒稻米時的歡歌;有大禹治水時的勞動號子,也有長城腳下千萬屍骨的

哀哭;有蘇秦的合縱,張儀的連橫;有秦始皇加冕時的歌頌,也有大澤鄉那個風

雨之夜的一聲驚雷;有劉邦的一曲大風,曹操的一首短歌;有符堅的雄心壯志,

也有安史叛軍的動地鼙鼓;有宗澤三呼渡河的悲憤,也有蒙古大軍鐵蹄的踏擊;

有‘闖王來時不納糧’的童謠,也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野蠻宣告。

以及辛亥的槍響,北伐的炮轟,東洋魔鬼的嗥叫,和黃河兩岸萬山叢中青紗帳裡

的風吼馬嘶。

行舟黃河之上,我常常感覺自己彷彿行舟於歷史長河之中,溯流而上,五千

年的歌謠都積澱在河底厚厚的泥沙中,由古銅色肌膚的船工用最粗獷的喉嚨吼出

這個民族一段段大喜大悲的故事。

這已經是我第六次來到黃河。每一次為我撐船的都是同一個人——一個七十

多歲的老船工,這一次也不例外。他臉上縱橫交錯的皺紋讓人聯想起羅中立的油

畫《父親》,帶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烙印,粗糙的面板緊緊勒著雙臂暴突的筋肉。

他的小船破舊不堪,但卻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即使是驚濤駭浪你也能放心地

把性命交託給他。

小船逆水而行,大河滔滔,山巒壯闊。望著兩岸連綿不絕的黃土高原,我仿

佛感到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已化身為這高原,正在俯看著我,一種對歷史和歲月的

敬畏油然而生。

船行至峽口,水流湍急,浪沫飛濺。老船工奮力把住櫓,小船在一次次的衝

擊下依然頑強地迎浪而上,避開礁石淺灘,顯示著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意志。河

水撲上船幫,撞得粉碎,被風吹到我的臉上,涼涼的,帶著水腥和土氣。黃河,

母親河啊,莫非這就是母親乳汁的味道?

猛可裡一聲長長的吆喝響徹陰霾的天空,在河面與山谷間迴盪:

‘上去個高山

——望平川,

望見我那二妹妹呀

——在河灣。

黃河流水喲

——歸東海。

哥哥想妹妹喲

——走不到跟前。’

我抬頭循聲望去,一個穿著老羊皮襖的身影和幾隻山羊一起消失在峭壁之巔

的一棵枯樹後面,而他的歌聲卻餘音嫋嫋。這時小船已衝過了峽口,眼前又是一

片寬廣舒緩的水面。

‘真好聽。’我輕輕地說。

彷彿是聽見了我的話,那位不知名的牧羊人響脆脆地甩了一記羊鞭,霎時天

地間回聲四起,緊接著他又在看不見的地方唱出另一首曲子,站在船尾搖櫓的老

船工起歌而應。

這次他們所唱的曲詞滿是當地的方言,我聽得半懂不懂,只覺得曲調淒涼高

亢,充滿了無盡的辛酸。二人你一段,我一段,如同兩隻孤雁在空中盤旋相撲,

搏風穿雲,終於越飛越高,越高越遠,最後牧羊人的歌聲遠遠地消失在天邊,飄

散了蹤影。

一路無語,臨近快到目的地的時候,一直默默撐船的老船工邀請我到他家裡

作客。他說人老了之後會有很靈的預感,他預感我下次來黃河的時候,自己可能

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我六次來到黃河,六次都是由他擺渡,這是一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