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日本也不過是幻想。
自從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政府突然發現一個極好的機會擺在自己眼前。按照慣例,戰勝國能瓜分戰敗國的海外領地,獲得戰爭賠償。日本本身就沒海外領地,至於戰爭賠償,加入強勢一方,這個顧慮也不存在,只要抓住機遇,說不定日本真能由弱變強。唯一顧忌的只是應該加入哪方面罷了。中國一宣戰,有著牆頭草本質的日本第二天就宣佈加入協約國,與中國一起參加戰爭。雖然中國是日本心中永遠的疼痛,可巨大的國力差距,讓習慣冒險的日本人喪失了冒險本能:跟中國對著幹,只能是你今天對中國宣戰,明天中國海軍到了你家門口,飛機在你頭頂晃悠——中國和日本實在太近了!
參加戰爭後,日本將手中精銳部隊投入到俄羅斯戰場,為此,日本從中國、英國手中,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國內軍工企業也因為協約國內部分工,獲得不少定單。可日本國力畢竟有限,家底很薄,他可以接到他想接的所有定單,但卻因為資金、裝置短缺,無法保證自己能生產出所有定單上產品。
工人養家餬口的工資是要支付的,購買裝置也需要金錢,生產武器裝備,原材料的購買又需要錢平白將機遇拱手送出,這顯然讓人不甘心。但錢錢錢,什麼都要錢,日本國庫卻早已在建造軍艦競賽中,揮霍一空。
“皇國命運在此一戰!”——於是大量的老人孩子進了工廠,年輕男人上了戰場。
“一切為了天皇陛下!”——於是從十三歲的女學生到六十歲的老婦,在口號下加入慰問大軍,充滿堅定信念,去國外幫天皇陛下撈外匯。
俄羅斯戰場距離遠東畢竟遙遠,東方鐵路首先要保證各種物資與軍隊運輸,加上安南、高麗、日本軍人薪水有限,價錢雖然便宜,那些士兵也消費不起,很有經濟頭腦的日本慰問團團長自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團員們去當冰人,於是漫長的俄羅斯戰線上,慰問團的存在有如神話傳說一般。至於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地區,這裡就是另外一番場景了,無數的慰問團從輪船上下來,各處一派繁榮娼盛景象,含蓄的中國士兵在尋求撫慰時,又常常因為過分的滿足,支付額外的費用。某位慰問團佳麗為此還專門給國內姐妹寫了封信,信的主要內容完全可以用信中兩句話來概括:“此處人傻錢多,速來!”
於是更多的日本慰問團浩浩蕩蕩開赴中東戰場。
這封信在中國國內公開後掀起了軒然大波,為此軍方一再在參議會和對外新聞釋出會上解釋慰問團與軍妓營是截然不同的,中國軍方絕對不允許士兵招妓,國人大可相信軍隊還是純潔的,是有戰鬥力的。至於某些人鑑於大量金錢從慰問營流入到日本,提議創辦由中國婦女組成的慰問團,軍方以各種理由搪塞——他們大有苦衷,出征的軍人在國外簡直成了野狼,那些嬌驕大小姐要是到了軍營,會嚇壞她們的。到時候可不是掉幾頂烏紗帽的事情了,也許有些人腦袋都要落地。
至於寫出“此處人傻錢多,速來!”的那名日本“雜醬麵女人”(遠征軍士兵對慰問團婦女的稱呼,通常不帶褒義),她當然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她的信被公開之時,也就是她從中東為國賺取外匯終結之日。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的女人哭哭啼啼登上遣返運輸船。岸上還有一群被國內電報烤得焦頭爛額的軍人,用熊熊燃燒著的目光替她送別。
不過不能不承認,中國士兵為日本財政收入做出了任何國家所不能比擬的貢獻。美索不達米亞戰役中,遠征軍打到什麼地方,日本慰問團也就跟著到了什麼地方。有些人在經過調查後得出結論:不象在俄羅斯尋找遠東軍隊一樣困難——那邊要想找到遠東軍隊,比大海撈針容易不了多少——想要在美索不達米亞尋找遠征軍部隊所在地很簡單,只要有日本女人出沒的地方,那裡肯定就有遠征軍。
不過和中國海軍比較起來,說陸軍“人傻錢多”實在有些過分。
海軍從來都屬於精英集中兵種,海軍士兵一個個人高馬大,力壯如牛,既然是精英,他們的補貼自然也不是陸軍大頭兵所能企及的。薪水是可觀,可是艦上生活極為枯燥乏味,一出海就是幾十天,眼中除了天上的浮雲,一朵朵怎麼看怎麼相同的浪花,其他的只有自己的軍艦,還有艦上同僚。——全是男的,有人哀嘆:“連艦上的貓狗也是雄性的!”——只要登上岸,別說女人了,看到一條雌性動物,那些水手都覺得這世界實在是太可愛了。——哪裡有花蜜,哪裡就有蜜蜂。眼睛盯著士兵錢袋的慰問團自然也是觸覺敏銳,於是哪裡有中國海軍基地,哪裡就有日本慰問團。剛剛徵用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