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王牌中的王牌,這是傅副司令對傘兵團的評價,而徐永晉在到這個團的路上,也是這樣理解的。
可是到了傘兵團,他才發覺一切都不是這麼回事兒。部隊訓練是很重要的,就訓練強度來說,傘兵團的強度是任何一個兵種都趕不上的。要是光說訓練,稱呼傘兵團為精銳,為王牌,這並不過分。但是光有嚴格的訓練還不夠,還要有武器,看看傘兵團的裝備,那隻能用寒酸來形容。
傘兵團擁有三個營,每個營有三個連,標準的三三制。作為最基層的傘兵班,步兵班滿編為十六人,而傘兵班只有步兵班的一半:八個人。步兵班全面裝備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狙擊步槍,傘兵班自動武器很多,八個人中,班長裝備一隻卡賓槍,副班長裝備一隻衝鋒槍,至於戰士,人手一把大肚匣子手槍說他們是傘兵班,倒不如說他們是手槍班更合適些。
陸軍將機槍下放到排,連裡就設小炮班,在傘兵團裡,傘兵排才裝備了一杆狙擊步槍,至於六零迫擊炮班,這是裝備在傘兵營裡的,一個營就兩門六零炮,至於傘兵連,只裝備了一挺海軍研製的輕機槍——這倒也能看出傘兵團真的是軍之嬌子,不光有陸軍武器,連海軍武器,只要合適也是毫不客氣用了再說。
如此裝備,和步兵團相比,傘兵團的火力弱的不是一點兩點,而是實在太弱了。徐永晉相信,讓這支裝備了大量手槍的傘兵團,進攻一個步兵營,步兵營擁有的機槍火炮就能讓傘兵們頭也抬不起來。更不用說裝甲部隊,那些戰車不是六零炮這種小口徑火炮能對付的,傘兵遭遇裝甲部隊,結局只能是一場災難。火力不足,作為戰士,越是英勇的行為只能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剛到傘兵團的時候,徐永晉看到自己手下裝備,還以為他統率的是一支剛剛徵召起來,還是赤手空拳的預備役部隊,等知道他的部下就裝備這種武器,徐永晉出離的憤怒了,他以為這些都是傘兵團主管後勤的是“狗孃養的傢伙”,把用來裝備戰士們的武器都貪汙了,只是因為新來乍到,他才沒有就這個問題當場發作。
回去後,大致瞭解下有關傘兵團情況,徐永晉不由對自己當時沒有發作感到萬幸不已:徐永晉在軍校期間參加過跳傘訓練,當時不過是為了讓他們掌握一門技術,不光跳傘,還要學習萬米游泳,這並非要把他們培養成陸海空三棲英才,只是讓他們略微瞭解些,不至於對這些一竅不通而已。當時跳傘不過是為了訓練,大家並沒攜帶什麼武器,如果說有武器的話,也就一把用來割繩索的傘兵刀,除此以外別無他物。只是跳了那麼兩三次傘的徐永晉,光知道剛跳出飛機時,人的心臟都要跳出來,等傘開啟後,這顆心才算放下,至於其他的他並不瞭解,他還以為降落傘能把戰車也投擲下來。而現在給他看的檔案卻表明降落傘不是什麼都能保障安全落地的,為了安全,那些較重的武器不能由傘兵攜帶落下來,於是手槍就成了傘兵的標準裝備。至於機槍、六零炮,這要由降落傘攜帶單獨落下來,天上一個一個跳,落到地上天曉得相距多少遠。如果給傘兵配備步兵一樣的重武器,他們就不用作戰了,寶貴的時間用來搜尋武器都不夠!
按照以前的經驗,傘兵主要承擔特種作戰,一般不會和強敵面對面硬碰,如此,裝備輕武器已經足夠了。何況重灌備一般體積都大,中國雖然國力超強,但製造出來的運輸機和部隊需要來比,並不算太多。攜帶太多重武器,那些重武器將佔據太多運輸機上寶貴的空間,如是,攜帶的傘兵就不會太多。於是在人和裝備之間,只能尋找一個平衡點,到最後,一個傘兵團,擁有的重武器還不如一個步兵營多——本來傘兵團人數上也趕不上主力步兵營。
和陸軍各團隊相比,傘兵團的裝備實在太寒酸了些。讓徐永晉感到心中沒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這支傘兵團應該用在什麼地方。
衝到第一線是不現實的,這是傘兵團,不是步兵團,讓傘兵團執行陸地進攻,本身就是一種失敗。降到敵後去嗎?這是肯定的,問題是,敵後的概念是什麼?敵後十公里?還是一百公里?這可沒人告訴他,他不知道,團部那些參與傘兵團組建與訓練的軍官同樣不知道。一個傘兵班,從一架飛機跳下來,等落地後,最遠的兩個人能相距幾公里。一個傘兵排呢?落下來相距最遠的估計就有十多公里了。十公里是什麼概念?正常速度走路,十公里可是要走三小時的,這還要走快些,要是縮頭縮腦,時刻提防著周圍出現敵人,那速度就更慢了。
一個排還好說,在敵後傘降一個連,光把人糾集起來,那時間夠讓當首長的頭髮白他一半了。而傘兵團現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