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裝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太過笨重無法帶走或者被一些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rì本監工和技術人員毀壞了。
但這次戰鬥卻給胡衛東和紅十五軍的上下提了個醒,也許rì軍的戰鬥力未必強於**的幾支jīng銳部隊,但紅軍如果與rì軍交戰,即便獲得勝利,也很難繳獲到多少武器彈藥,而兵員更是不可能透過轉化俘虜得到補充。這無疑就意味著紅軍與rì軍交戰,基本都是虧本生意,繳獲的彈藥趕不上自己的消耗,老兵犧牲了也只能從後方補充毫無經驗的新兵蛋子,這樣紅軍豈不是越打越弱了?
現在胡衛東才明白為何歷史上八路軍新四軍一直避免打大規模的戰鬥了,因為大規模戰鬥肯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那麼鬼子自然就肯定有時間破壞武器炸燬彈藥,而且戰鬥規模越大,自己消耗的彈藥也會呈指數上升(殲敵1人的戰鬥一般只需要幾發子彈,而一次殲敵千人的戰鬥,每殺一個鬼子卻往往需要幾十發、甚至幾百發,手榴彈與炮彈也是少不了的。),因此虧本的機率也跟著飛速增加,對彈藥主要依靠繳獲的人民軍隊來說,一旦繳獲到的彈藥少於消耗掉的,就很容易陷入“彈藥減少——戰鬥力下降——更難繳獲到彈藥”的惡xìng迴圈,嚴重一點整支軍隊因為彈藥枯竭而陷入絕境都有可能。而小規模戰鬥就不同了,就拿極端的對付一個落單敵人的例子來說,一次偷襲鬼子就直接掛了,自然不可能來得及破壞武器,而小隊規模的鬼子即便來得及毀壞槍械,但要想迅速毀掉攜帶的槍彈卻不太可能,人民軍隊便有進入良xìng迴圈而迅速發展壯大的可能了。與之相比,紅十五軍有隨軍的流動兵工廠,情況要稍好一些,但即便找到了新的落腳點,彈藥產量也不足以支援紅十五軍經常打太大規模的會戰、尤其是消耗xìng的陣地拉鋸戰,縱然胡衛東rì後率軍攻佔了那個最終目的地也是一樣,所以本質上與其他紅軍並無大的不同。。。。。。
與胡衛東預料的不同,600名rì本陸戰隊員雖然抵抗也很堅決,但還沒達到全部拼光也沒有一個投降的地步,戰後紅十五軍居然抓了一百多個rì本俘虜(注1),雖然還是比“正常”的比例低得多,但與記載中rì軍的頑固相比,已經算是多的了。由於此時全面抗戰還未爆發,這批rì軍又是隸屬於海軍編制,身上暫時還沒有大的血債,胡衛東也早已不是憤青,但他還是很想將這些俘虜都拖出去斃了,因為他們居然是破壞了武器再投降。。。。。。
但最後胡衛東還是壓抑住了自己的怒氣,畢竟這是紅十五軍俘虜的第一批rì軍官兵,政治上意義很大,而且如果能將他們的思想改造過來,這批rì本人就會成為一個個種子,發揮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這些rì軍戰俘大多都會rì語,可以大大加快紅十五軍上下學習rì語的速度。由於後世資訊發達,胡衛東當年又有留學rì本的經歷,對rì本人的文化相當瞭解,因此沒有沿用紅軍一貫的俘虜政策,而是摸索出了一條新路,令改造rì本俘虜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後來他的經驗被眾多兄弟部隊學去,對抗戰勝利貢獻極大,甚至連太祖也開始注意各國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影響,並不恥下問向胡衛東等留過洋的瞭解情況(注2),後來中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外援助政策因此與歷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分別。。。。。。
注1:從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來看,rì本海軍陸戰隊的戰鬥意志遠不如陸軍常設師團,這可能是因為海軍官兵文化水平更高,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相對較淺的緣故,而這支護礦部隊顯然不可能是什麼jīng銳,自然只會更差。
注2:歷史上太祖對外國的瞭解基本全部來自於書籍報紙等文字材料,缺乏直觀的認識,雖然靠著過人的判斷力,在很多地方看得很準,但誤判也是不少的,而且他在國內問題上的錯誤很大程度上也因其不瞭解外國而對現代社會缺乏準確認識所致。
第五十六章 血染長江
胡衛東改造rì本戰俘的方式可比歷史上的八路軍、新四軍都要狠辣得多,問話不回答的砍頭、絕食(一般是傷兵)的砍頭、拒絕勞動的砍頭、打人罵人的砍頭,只有身具特殊專長的可以網開一面,對此身為政委的毛澤覃就當自己沒看見,其他人就更加不好多說什麼了。。。。。。
結果沒過幾天,rì俘就少掉了一大半,胡衛東也不後悔,反正他只需要有戰俘就行了,數量多少無所謂。俘虜之後才開始大開殺戒,只是為了遴選出比較容易改造的罷了,要不然殺得只剩幾個卻發現都是刺頭,那可就成雞肋了。等到rì俘知道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