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謝家榮、丁道衡等多位優秀的地質專家進行理論指導並親自實地勘探,又有孫越崎這個優秀的礦業管理者主持建設,上層建築完全是世界一流的配置,再加上根據地廣大軍民的共同努力,胡衛東還憑記憶從勘探計劃書中挑選了一些歷史上找到大礦的地點作為勘探的重點,使得效率進一步提高,這幾個月裡豫西礦業的發展可謂是rì新月異,其中鐵礦因為沒什麼大礦的緣故,建設的速度反而顯得特別快,鐵礦石年產量當年就突破了二十萬噸大關、次年更是一舉超過了一百萬噸。
而煤礦則因為儲量極其豐富(豐富到什麼程度呢?rì本自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直到二戰結束,十幾年間一共從東北採走2億多噸煤,而中原根據地的煤炭儲量足有好幾百億噸。。。。。。),胡衛東考慮到長遠影響,優先建設大中型煤礦,所以速度比鐵礦慢一些,但後勁無疑更強,以目前中國的發展水平,如果豫西的煤礦能夠充分開發出來,供應全國都只需要一個零頭。
此外銅、鉛鋅等有sè金屬資源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只有鍊鋁業發展不起來,事實上中原根據地鋁土資源也相當豐富,鍊鋁必需的重要輔料冰晶石的最關鍵生產原料螢石同樣很多,但是鍊鋁只能採用電解法,耗電量十分驚人,別說中原根據地,就算將現在的全國電力集中起來。也一樣吃不消。而電力工業則受制於根據地不能批次生產發電機的現狀,同樣很難在短期內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過這個年代鋁合金的用途還遠不似rì後那樣廣泛。尤其是在戰爭時期,也就飛機制造對鋁的需求特別大,而且在特殊情況下還能採用木材等其他材料來代替,甚至xìng能都未必比鋁合金的飛機差,但是燃油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紅三方面軍如今也有一些機械化部隊了,而空軍則更不必說,飛機對於燃油不但有數量上的要求,對質量的要求也相當高,如果燒普通汽油的話。不但飛機的xìng能會降低很多。而且發動機的壽命也會大為縮短,不到萬不得已胡衛東是不想出此下策的。此外,胡衛東計劃將來研製的一種大威力武器也需要油氣作為原料,因此中原根據地石油資源的自給自足就變得十分重要。。。。。。
陝甘寧邊區現在倒是有目前中國唯一的一個油礦——延長油礦,而且那一帶石油天然氣的真實儲量遠比現在預測的要多得多。只是兩個根據地之間並不直接相連,有油也很難運過來。而且還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延長油礦距離山西太近,一旦將來rì軍侵入山西,那裡就變得很不安全,雖然有黃河天險阻隔,鬼子的陸軍很難打過來(歷史上鬼子的第26師團與第109師團曾對陝甘寧邊區發動過多次進攻,但因為黃河天險的存在,鬼子的兵力無法充分展開。最大進攻兵力只能有一個聯隊,因此始終無法突破八路軍的防線,後來鬼子也就放棄了。),可鬼子的飛機卻隨時可以轟炸油礦。歷史上鬼子的空襲主要集中針對延安,並沒有轟炸油礦,這是因為那時的延長油礦產量很小。不值得花大力氣轟炸,但現在胡衛東若想寄希望於延長油田,就必須設法令其大幅度增產,那麼鬼子必然不會放過,這就糾結了。。。。。。
這個問題胡衛東早就意識到了,他最初的解決方案是利用豫西豐富的油頁岩資源,光是採煤時順帶挖出來的數量就已經相當可觀了,但是頁岩油的提取與jīng煉是世界xìng的難題,主要是成本太高,何況根據地還沒有技術基礎,搞起來代價只會更大。不過現在拿下南陽地區之後,胡衛東頓時就有了更好的主意,歷史上新中國在南陽地區發現了相距不遠的多個油田,合稱為南陽油田或者河南油田,雖然儲量遠不能與大慶這樣的世界級大油田相比,但對於這個年代來說已經不少了,光是其中的雙河油田這一個油田,可採儲量就超過五千萬噸。。。。。。
由於胡衛東當年剛巧去過南陽油田參觀,對於幾個主要出油點的位置十分清楚,蘇區現在又有李四光等多位世界級的地質專家,因此勘探非常順利,第一眼鑽井就出了具有開採價值的工業油流,而第二眼更是令絕大多數人都倍感意外的自噴井,預計rì產原油不會少於50噸(峰值達到了70多噸,不過這也是產量最大的一口,此後發現的自噴井rì產量最多也就10噸左右。),一下子就超過了之前中國的石油總產量。
可惜由於此時的中國尚不能自產採油機械,胡衛東又沒有預先準備,除了幾口先後發現的高產自噴井外,其他的暫時都無法利用,每rì原油總產量估計也就一百噸出頭。不過這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採油裝置不像軍火那樣被各國zhèng fǔ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