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統打發回國,從而大大加快了蘇聯空軍第一集團軍的組建和戰鬥力的形成。為了充分發揮大編隊的優勢,波克雷什金還大膽地建立了殲擊機師與轟炸機師以取代原先的混編航空兵師。經過一番調整,蘇聯空軍第一集團軍下轄4個殲擊機師和2個轟炸機師。每個空軍師下轄3個飛行團,每個飛行團下轄4個飛行大隊,每個飛行大隊下轄4個飛行中隊,每個戰鬥機中隊配備4架飛機,轟炸機中隊則配備3架。

整個空軍第一集團軍配備各式飛機一千多架,如果連備用的也都算上,總數則超過1200架。而波克雷什金首創的速度機動理論和“8機”(以2機編隊戰術為基礎,不同於當時流行的3機編隊戰術。)編隊空戰戰術,更在軍中得到了全面的貫徹,令其很快在戰爭中大放異彩。(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一章 蘇軍的反擊(上)

不過,由於蘇聯航空部隊當中守舊勢力根深蒂固,這套空軍編制和理論戰術在空軍第1集團軍之外的推廣卻並不十分順利,直到後來蘇德戰爭爆發,因為前期表現不佳而有大量高階軍官被撤了職,波克雷什金也進一步升遷,加上斯大林的直接過問,情況才開始改觀。此外,後來伊爾2攻擊機服役後,空軍集團軍編制中的一個殲擊機師被攻擊機師所取代,蘇德戰爭爆發後由於戰爭前期蘇聯轟炸機損失太大,同時又失去了制空權,因此轟炸機師被裁掉一個,一個空軍集團軍下轄3個殲擊機師、1個轟炸機師和一個攻擊機師(飛機數量與戰鬥機師相同),基本編制為900多架,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此時的波克雷什金職務已經很高了,但軍銜卻還只是少將,這一點與太祖對年輕人大膽重用、但又不給其太高的地位以免老同志心裡不平衡影響團結的做法是如出一轍的,可見各國文化雖有不同,但用人之道在本質上卻是相通的。

威海衛軍港遭襲對於蘇聯來說,不光是損失了幾十艘艦船、幾百架飛機和幾千名蘇軍官兵而已,遠東不凍港與強大紅海軍的夢想也幾乎盡數化成了泡影。有了此事作為藉口,中國人便有了充足的理由不再將港口借給蘇聯紅海軍來使用,而沒了那兩艘原本打算拿來仿製和改進的戰列艦。蘇聯紅海軍要想實現“鉅艦大炮”的夢想,至少得多等10年,除非西方列強突然同意賣給蘇聯戰列艦、甚至是直接轉讓技術了,但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 。

而在面子上,蘇聯更是損失巨大,身為國際共運的中心、世界第二大工業國、擁有五百萬紅軍和紅海軍的偉大蘇聯,居然被連中**隊都打不過的rì本矮子狠狠咬了一口。如果蘇聯不狠狠還擊將面子找回來,以後還哪有臉面在國際上混啊?

更重要的是,以斯大林對rì本人的瞭解。如果對於他們的挑釁沒有堅決反擊的話,這些小矮子很可能反而認為蘇聯軟弱可欺而會得寸進尺,為了讓他們以後徹底學乖,避免蘇聯陷入兩面作戰的危險。就算是因此導致國際上的“蘇聯威脅論”愈發盛行,也得給這些rì本猴子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

話雖如此,蘇聯的紅海軍卻是指望不上的。本來實力就不如rì本,現在太平洋艦隊又遭到了重創,而另外三大艦隊又都在蘇聯的歐洲部分,不可能萬里迢迢趕來亞洲作戰(即使趕過來也沒什麼勝算,哪怕是三打一。),因此紅海軍吃的虧,蘇聯人只能從陸地上討回來。而蘇聯人自認為天下第一的陸軍也正是他們的底氣所在。由於蘇聯的遠東方面軍本就處於臨戰狀態,因此斯大林直接就要求前線的指揮官在一週之內發起進攻,同時為了保證後勤供應,西伯利亞大鐵路上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運輸,其他的全都讓位於前線的需要。

在東線。由於rì本人修築好的眾多堅固要塞與江河的天然阻隔,蘇軍雖然投入超過30萬兵力和大量火炮和飛機,卻並沒有很快取得突破,但在西線,不久前剛剛上任的蘇聯遠東方面軍第1集團軍司令員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卻充分發揮了裝甲兵的力量,集中包括三百多輛T34中型坦克在內的上千輛坦克和裝甲車,大膽地實施穿插迂迴,將rì本海拉爾要塞群的主要核心炮臺孤立之後,再集中幾十門威力巨大履帶拖拉機牽引式203mmB4重榴彈炮將其逐一解決,雖然203mm重榴彈炮的威力遠不能與戰列艦的巨炮相比,但海拉爾要塞的堅固程度同樣比不上海防炮臺,在毛子瘋狂地冒險將B4重炮推到500米距離內直瞄炮擊後,鬼子要塞的鋼筋混凝土層再厚也頂不住

搞掉了敵軍240mm以上口徑的要塞巨炮之後,蘇聯的步兵和野戰炮兵也陸續投入戰鬥,以消滅負隅頑抗或者潰散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