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縱擴編完成的時候,中原野戰軍即使不算調往東北作戰的兩個重灌師和日縱,總兵力也已不下百萬之眾,其中精銳的野戰軍兵力超過60萬,而其武器裝備與戰鬥力就更非日縱可比,甚至就連日縱的司令員白石智久也承認即使武器裝備完全相同,中原野戰軍的野戰整編師(兵力3萬多…4萬多不等)也可以穩贏兩個日縱的主力師團(兵力5…6萬),而如果都使用現在的武器裝備,在補給充分的前提下,中原野戰軍的野戰整編師甚至可以輕鬆擊敗日縱的一個軍,有這麼強的武力作為後盾,胡衛東自然不憚使用日本人來打日本人,以減輕中國人的傷亡了。。。。。。
注1:此時水翼艇還沒定型生產,這些魚雷艇都是木質的常規魚雷艇,先造出來應急用的,雖然它們效能不佳,但是鬼子軍艦無心戀戰,魚雷艇上的中國海軍官兵可以從容發射魚雷、加之渤海海峽狹窄而又島嶼眾多,十分利於魚雷艇的伏擊,因此戰果頗豐。(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七章 垂死掙扎(上)
也正是因為深知中原野戰軍的強大,華野的林總在旅大之戰打響時根本就沒有派兵南下支援,只是派出少量疑兵進行牽制,同時也防範鬼子敗兵北竄危害到解放區的百姓。同時,以林總之能,自然不會看不到旅大之戰勝利後東北戰局迎來了重大轉機,不等中央的命令下達,他就親自率軍東進,要抓住現在的有利時機與東野合力將關東軍最後的幾十萬部隊徹底消滅,但這時候他卻接到了東野遇挫的急報。。。。。。
旅大告急令之前一直猶豫不決的關東軍司令部終於下了決心,將筱冢義男的機甲第一軍派了出去,這一方面是為了給長春的日偽軍解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圍魏救趙,將瀋陽的華野主力吸引過來,以減輕旅大日軍的壓力。可他們卻沒想到,解放軍第一次實施登陸作戰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原野戰軍的實力、尤其是攻堅的能力更是比他們預料的更加強大,竟然獨力攻取了工事堅固、兵精糧足的旅順口。這樣一來,除非筱冢義男有本事將東野的主力全殲。否則再大的勝利也不足以扭轉南滿的戰局了,而一個裝甲軍再怎麼強大,想要全殲一支總兵力超過六十萬、而且作戰勇猛頑強的強大野戰軍,也絕對是不可能的。日本裝甲軍的這次出擊,其實只能算是鬼子的垂死掙扎罷了。。。。。。
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意識到這一點後,不禁為自己之前沒有果斷派裝甲軍出戰而萬分後悔,但後世史家卻普遍認為,以當時各大解放區已經陸續形成的現代動員體系和飛速發展的軍事工業,別說區區一個裝甲軍,就算是十個裝甲軍。也無法與越打越多、愈戰愈強的解放軍抗衡。。。。。。
不過。對於正在圍困長春的東野來說,日本裝甲軍的突然殺到,確實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東野的徐總一向擅打硬仗、也敢於冒險。居然想只靠手中的三個以步兵為主、總兵力不足二十萬的縱隊圍殲鬼子的裝甲軍。結果縱有反坦克壕幫助。終究還是不敵裝甲部隊在大平原上的機動靈活和強大沖擊力,精心佈置的包圍圈也被日軍的中央突破鑿穿,若非東野的援軍及時趕到。傷亡的人數恐怕就遠不止3萬人了。
可是對戰果更加感到沮喪的卻是日本機甲第一軍的軍長筱冢義男,因為縱然在包圍圈被打穿之後,東野的廣大指戰員依然沒有陣線崩潰,而能繼續頑強地堅持戰鬥,並充分利用各種簡易的野戰工事與反坦克武器不斷給裝甲軍造成損失。這一幕令筱冢義男不禁想起了當時還是紅軍的胡衛東給他擺下的“撒星古陣”(筱冢義男一直認為那是胡衛東有意為之,殊不知這根本就是巧合。),但卻更加令他驚駭,因為當時阻擊他的是敵軍精銳中的精銳,而現在死戰不潰的敵人卻只能算是解放軍中普通的野戰部隊罷了,“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的作戰意志竟然已經超過了我們日本人呢?”
其實,這固然是因為隨著抗戰的深入進行,中華民族日益覺醒,解放軍也隨著戰爭的磨礪而越來越不畏死,也因為兩個時期人們的心態不同所致。在當初華北抗戰的時候,除了少數的智者,對於抗戰的前途都並不怎麼看好,那時中**隊對日作戰時雖然勇敢頑強,卻帶著很重的悲壯色彩,所以不怕死的雖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類似鬼子板載衝鋒一樣簡單地拼掉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既悍不畏死而又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卻實在不多,因而只有精兵中的精兵在陣線崩潰地時候仍能沉著冷靜地選擇最為合適的作戰方式與敵周旋到底。
而現在即使是因為惡貫滿盈而只能鐵了心跟著鬼子一條道走到黑的鐵桿漢奸,也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