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這頓時令美國人想起了當初的十月革命,其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沙俄國內經濟崩潰導致軍隊離心,結果革命爆發後很多軍人都站到了革命者的一邊,而使得沙俄政權迅速倒臺。如果類似的情況出現在日本,那麼即便中國沒有強力的海軍,也可以裡應外合攻佔日本本土,而這是美國人絕不願意看到的。。。。。。
為此美國先後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貸款與訂單,在南洋航線被中國海軍的特遣艦艇編隊一度切斷後美國政府更是直接以賒賬的方式從本土向日本輸送了大量急需的糧食(之前日本國內糧食的缺口主要依靠進口泰國的大米來填補),至於那些陸軍武器倒並非是美國政府有意賣給日本,而純粹是在美國勢力極大的軍火巨頭們看到農場主賺翻了(即便日本不還錢。虧的也只是美國政府,農場主們則早就從美國政府手裡拿到貨款了。)而擠兌美國政府從而獲得了出售許可罷了,不過羅斯福和美國政府也未必沒有藉此對赤色党進行心理恫嚇,讓其見好就收、不要得寸進尺的想法。。。。。。
對中國反攻日本本土強烈反對的還有英國和蘇聯,其中英國心態與美國類似,雖然現在英國的國力已經遠不能與一戰之前相比,但在被小鬍子打醒之前,英國人自己卻還普遍以世界霸主自居,有美蘇德三家挑戰他們的“世界霸權”已經夠頭大了,他們又怎麼能夠容忍再多一箇中國呢?何況中國人還是黃種人。這就更令骨子裡保有白人至上思想的英國佬們無法容忍。此外。在解放軍收回租界等列強在華特權的行動中,英國人的損失最大,這使得他們愈發敵視赤色中國,自然也更不想讓中國成功復興。。。。。。
而蘇聯的態度甚至比美國與英國還要堅決。因為中蘇之間還有領土等歷史問題需要解決。同時如果中國真的迅速發展成為堪比蘇聯的世界一流強國。那麼國際共運的領導權還能像現在這樣牢牢把握在蘇聯的手裡嗎?因此無論如何,蘇聯都不會坐視中國反攻打上日本本土,雖然礙於國際共運老大哥的形象以及解放軍在陸地上的強大戰力。蘇聯不可能直接出兵干涉,但他們卻充分利用國際共運老大哥的身份,多次對赤色黨施壓,表示“中國現在還是要爭取和平,讓人民儘快地從戰爭創傷中恢復過來。”,同時號召日共儘量採取和平的鬥爭方式,而不要沉迷於不符合日本國情的暴動和“兵運”,幸好現在的日共已經不是歷史上的那個日共了,否則只怕還真會聽蘇聯的而自尋死路。。。。。。
與這三個國家相比,德法兩國的態度算是中立,但也只是中立而已,畢竟中國吞併日本對他們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好事。其中法國因為盟友英國的態度,而相對偏向日本一點,而德國則出於希望中國助其吸引美蘇注意力的考慮,立場上稍微偏向中國一點,但即使瘋狂如小鬍子,也不會為了中國而同時得罪美蘇英日四個列強。
於是,眼見抗戰即將勝利,中國卻反而在國際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雖說美蘇英三國都沒有直接介入中日戰爭的打算,但光是美國提供的大量經濟援助讓日本國內的饑荒得以暫時解決,就足以令奴性本就極強的日本國民重新變得對天皇忠心不二。而沒有日本革命武裝的裡應外合,就算日本海軍的主力被特遣艦艇編隊牽制在了南中國海,解放軍幾乎沒有登上日本四島的可能。而更令胡衛東憤怒和無奈的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的部分艦船還以“維護西太平洋和平穩定”為名開到對馬海峽裡來回轉悠,讓解放軍“偷渡”的計劃還沒開始就被迫放棄了。。。。。。
雖然相信解放軍廣大指戰員為國犧牲的勇氣,但畢竟“人力有時而窮”,當年美國第七艦隊往臺灣海峽裡一開,即使是太祖這樣的偉人,不也一樣只能暫時推遲解放臺灣的計劃嗎?登陸日本遙遙無期,而一直僵持下去對於國內的統一和戰後重建也不是十分好事,於是胡衛東等赤色黨人雖然心中不願,但還是不得不再次與日本展開和談,由於如今中國已經盡復陸上失地,更攻佔了朝鮮半島的絕大部分地盤,理論上解放軍的大炮甚至都可以轟到日本的本土了,因此日本縱有三大強國撐腰,中方的態度也較上一次談判時愈發強硬。如果因為列強的壓力,就將無數烈士用自己生命換來的戰果拱手讓出,那也就不是太祖和中國赤色黨了,海上那是確實沒辦法,但哪怕是全世界的列強全都聯合起來,也未必敢上岸與解放軍決一死戰。。。。。。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美蘇英三國也只是不想中國吞併日本罷了,只要中國放棄登陸日本,他們也未必願意繼續這樣全力支援日本,畢竟那可都是要錢的啊!而且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前者考慮到經濟因素,後者考慮到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