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編制不變,兵力也可以翻一番、甚至更多,而對於地方軍閥的部隊他則可以趁機裁撤人員不足的編制番號,到時候他們要恨也得恨胡衛東與赤sè黨,這可不是他老蔣的主意。。。。。。
周公一開始聽到胡衛東說出這話就覺得哪兒不對,細想一下立刻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心知此事多少都會惡化赤sè黨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的關係,對於統戰工作十分不利。但是胡衛東話已出口,如果赤sè黨方面再出言否定的話,對於胡衛東個人的聲望與赤sè黨的信用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只是以個人身份對胡衛東進行了批評教育,提醒他必須注意自己的身份,公開場合、尤其是談判桌上說話一定要慎之再慎,在公開場合卻力挺胡衛東的這個建議,以向外人顯示黨內的團結一致。
相比而言,最近剛剛搬到蘭州的黨zhōng yāng對此倒是看得較開,畢竟胡衛東的提議也是出自公心,而且這個時空的地方實力派與歷史上同期相比,實力弱了不少,其中受到胡衛東建議影響較大的也就川軍與老西北軍的一些部隊,即便真的記仇,實力空前強大的紅軍也不怕他們。。。。。。
雖然胡衛東似乎有些突兀的建議可能引起了一些自己沒有想到的負面後果,但對於紅軍的抗rì改編卻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原本老蔣一直斤斤計較,不肯給紅軍太大的編制,但這個提議一出,zhōng yāng軍得利的同時,紅軍也可以在較小的編制內塞進較多的兵力,雙方談判中的分歧自然相對來說就小得多了。
此外,老蔣發現就連德國也催他儘快與赤sè黨方面談妥後態度進一步軟化,又念及胡衛東這次“幫忙”以及當初西安事變時主張不殺老蔣(**的諜報在偵查敵情方面還是不錯的,差勁的只是反間諜能力。)的舊事,授意談判代表作出了較大的讓步,而赤sè黨方面也急於將胡衛東買回的那些大型裝置運進蘇區,態度也不似談判初期那樣強硬。雙方再次各讓一步之後,談判頓時變得輕鬆很多。。。。。。(未完待續。。)
p
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軍改編(上)
1937年5月下旬,兩黨終於達成正式協議,內容也不僅僅限於紅軍改編一事,甚至就連德國與蘇聯也牽涉其中。而胡衛東的提議也落實了一半,歷史上解放戰爭時期才出現的“整編師”概念在這個時空提前出現了。。。。。。
與三旅六團編制的原**最強師級部隊“甲種師”相比,三旅九團編制的“整編師”基本兵力就要明顯多出很多,而且師部還可以直轄一個特務團與最大為團級編制的炮兵、輜重兵、工兵、防空部隊、裝甲部隊等“特種兵”部隊最多每樣一支,理論上最強的一個“整編師”下轄有9個步兵團與直屬於師部的炮兵團、防空團、特務團、工兵團、輜重團、裝甲團各一個,此外還有電訊大隊、戰地醫院以及特戰隊等等,總兵力三到五萬人,能把鬼子一個常設師團爆出翔來,但以中國目前的國力,給師級部隊配屬裝甲團、防空團乃至輜重團與工兵團都是奢望,能夠有炮兵團就算是jīng銳中的jīng銳了,按軍委會緊急制定出來的最低標準,一個師只要有9個步兵團與一個特務團和至少一個連、12門火炮的炮兵部隊,班一級有自動武器、重機槍裝備到連、迫擊炮裝備到營、步槍夠用,總兵力不少於2萬人。就可以稱為整編師了。。。。。。
之所以說是落實了一半,是因為老蔣藉此裁撤雜牌軍番號的嘗試遭到了各個地方派系的堅決抵制,比如出自西北軍的龐炳勳第40軍說是一個軍,其實下面只有一個師(後來龐炳勳升任軍團長後,下面還是隻有一個師。。。。。。),若按整編師的編制來算,他其實只能當個旅長。可要龐炳勳這個陸軍中將去當旅長,他怎麼能夠接受?因此自然堅決反對,而別的地方軍閥態度也差不多。只有29軍這支既不缺錢也不缺人的(其他如滇軍缺人、川軍缺錢、西北軍之中的大部分更是既缺錢又缺人。)表示了支援,因為宋哲元可以招兵買馬將部隊的編制補滿、甚至進一步擴編。而zhōng yāng軍方面,其實老蔣也一樣沒財力將一百多萬人全部按整編師的方式擴編。因此原有的甲種師、乙種師與丙種師編制最終還是保留了下來,但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甲種師為3旅6團制,人數1萬2-1萬5;乙種師為2旅4團制,8千到1萬2千人;丙種師則不設旅,下面直轄3個步兵團,5千到8千人。
在**當中,被擴編為整編師的有第36師、第87師、第88師這三個歷史上的“德械師”,以及胡宗南的第1軍第1師,土木系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