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壘就只能到中國投資。),而且門檻抬高無形中減小了競爭,變相地增加了單個外資企業的盈利空間,再加上中方並不要求外資一定必須轉讓技術,所以依然是趨之若鶩。胡衛東不提出這一要求,是因為他知道西方zhèng fǔ絕對不會允許本國企業無限制地向中國轉讓先進技術,但只要這些高科技的企業建到中國來,咱們想要搞到技術機密,怎麼也比萬里迢迢派人到美國去要方便得多。當然,如果高科技什麼的只是掛個牌子,或者只將低技術含量的生產環節放到中國,負責審批的胡衛東卻是不會批准的,作為方今世界上對工業化認識最為深刻的專家,想要欺瞞於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除了單一所有制的企業,股份制的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也佔有一定的比重,而且這個比重肯定還會越來越大,對於這些“公”還是“私”相對較難界定的企業,胡衛東確定了只看控股股東的基本原則,但後來大家很快就發現股份制企業有別於單一所有制企業最大的不同只是資訊公開,另外募資也相對容易,其他並無大的區別(股份制企業更適應現代企業制度,但往往內耗也多,單一所有制的企業只要經營得好,未必就比股份制企業差,特別是在企業規模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