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盟軍特地少帶了炸彈而增大了作戰半徑,因此還不至於因為燃油的問題而放棄攻擊,但是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動退卻還是令盟軍指揮官陷入了兩難境地。放棄進攻的話,那麼多燃油豈不是白白消耗了?要知道那可不是美國本土白菜價的燃油,而是付出了巨大代價才運到冰島和英國的!而且這種長途飛行會大幅消耗飛行員的體力和精力,一仗打完了至少得回去休息好幾天,如果就此放棄的話,敵人最多一天時間之內就又能返回原來的位置繼續未完的工作,然後盟軍司令部就得再派別的飛行員來執行相同的任務。
這樣下去的話,德國人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就能讓上萬名盟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一直疲於奔命卻一無所獲,且不說英國本就已經十分脆弱的燃油供應能否支撐,平白廢掉了一大半的戰略轟炸機和幾千架先進p…51b/c戰鬥機,盟軍別說繼續對德戰略轟炸了,英倫三島及其周邊島嶼的安全能否保證都令人懷疑。。。。。。
於是盟軍司令部很自然地選擇了讓英倫三島派出的機群獨自發起攻擊,結果卻在德國公海艦隊那可怕的防空火力和德軍超過500架艦載戰鬥機的打擊下鎩羽而歸,此役盟軍有超過700架飛機被德國人擊落,而德國公海艦隊卻沒有一艘主力艦被炸沉或遭到重創。不肯死心的盟軍大西洋戰區司令部又進行了一次嘗試,結果卻輸得更慘,而潛艇攻擊同樣以失敗而告終,人員與裝備損失的數字就如同飛一樣地躥升,但除了消耗公海艦隊的彈藥、令其更早返航之外,並沒有取得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戰果。。。。。。
在公海艦隊與德國潛艇部隊的嚴密封鎖下,英國本土、愛爾蘭乃至冰島的物資儲備入不敷出的狀況愈發明顯,英國人就連吃飯都重新面臨了問題,還哪兒顧得上燃油啊?而隨著燃油儲備的飛速下降,盟軍飛機能夠勉強保護英國本土就不錯了,一段時間內再也無力對西歐大陸發起戰略轟炸了,結果幾個月一過,德國迅速修復了之前在空襲中受損的設施,工業生產不但完全恢復,而且還有所增長,盟軍之前在戰略轟炸中付出的巨大代價幾乎全都白費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章 斯大林格勒戰役
ps: 感謝書友“我是文青”投出的2張月票和書友“jerryw1975”的打賞,再次求推薦票^_^
幸虧公海艦隊也由於路途遙遠、每次出海後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浪費在路上,而無法完全切斷英國的生命線,加之德國空軍的主力重新移往東線而沒能趁機消滅英國本土的盟國航空部隊、陸軍主力更被蘇聯戰場拖住而沒有餘力登陸英國本土,否則即使是丘吉爾這樣的強硬派,只怕也要撐不下去和德國人談和了。
此外英國人在幾乎陷入絕境的情況下終於學會了變通,也是其能夠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考慮到戰鬥機依賴主要得從外部輸入的燃油,在如今海上交通線極其不暢的狀況下已經很難發揮作用,英國政府毅然決定將防空的重任託付給高射炮部隊。英國本土雖然總體上講資源十分匱乏,但是煤炭與鐵礦的儲量卻十分豐富,而合金鋼所需要的稀有金屬數量也相較燃油少得多,佔用的運力自然也小得多,航線再怎麼不暢也能保證供應,所以英國本土的兵工廠完全爆得起高射炮。
至於炮彈,英國的合成氨路線是以煤炭為基礎的,所以炸藥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封鎖的影響,而且即使需要量增加幾倍,也不難滿足。而近炸引信(吃過德軍電子干擾機的大虧之後,如今盟國生產的近炸引信已經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並不需要特別的資源,英國的無線電技術又相當先進。因此也同樣不需要美國的支援。
確定了這個思路後,英國本土大部分的兵工廠紛紛進行生產線改造以轉產高射炮,甚至為此停掉了大部分坦克和汽車的生產(反正缺油也用不起),1943年當年英國高射炮的產量就超過了德國,1944年更是達到了德國的兩倍,而英國的國土又相對狹小(德國要防守超過半個歐洲大陸),因此高射炮部署的密度之大可想而知,平均超過了德國空防的二十倍,即使與德國本土相比,也有五倍以上的優勢。再加上陀螺瞄準具和更新型炮瞄雷達的廣泛應用。英國本土、特別是大不列顛島的防空火力之強簡直可以用喪盡天良來形容。也正是靠著如此恐怖的防空力量,加上數量同樣激增的要塞重炮,英國人才能在失去制空權的不利形勢下始終堅守本土。。。。。。
但是光能捱打無論如何也不能稱為佔了上風,西線陷入困境終究是不爭的事實。而與之相比。東線的情況也同樣好不了多少。由於美國政府開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