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部分

始從中國大量進口武器彈藥,之前從中國提前要回的貸款等於是換了個方式又很快回到了中國,只是嚴格來說,掏錢的其實是美國人(注1),至於蘇聯人自己。硬通貨早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即使以官方匯率計算,1944年中國的工業總產值也超過了180億美元,超過了初步消化佔領區而國力大增的日本和大片精華地區淪陷的蘇聯,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而主要工業品的產量則提升更大,首先看原料方面,1944年中國生產粗鋼1500多萬噸、發電1200多億度、水泥1。2億多噸、煤炭2。3億多噸、原油近1500萬噸,全都位居世界前三,而電器等工業製成品產量的排名則更加靠前,其中塑膠等新興工業的產量更是驚人,相當一部分都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而在科技方面。中國這一年裡也取得了大量激動人心的重大成果。例如積體電路計算機雖然還未研製成功,但是華羅庚等優秀的中國數學家成功地完成了關於二進位制演算法和資料位數…對應地址…匯流排編碼理論等課題的理論預研,只要硬體水平一到門檻就能搞出數字計算機,其意義之大難以估量。

不過胡衛東更加期待的機械加工與材料工藝方面的進步雖然也取得了一些。但仍然不足以生產出更大推力的火箭。儘管如此。最大射程達到3000公里的彈道導彈依然領先於世界。只是由於中國那糟糕的地理位置,這個射程的彈道導彈打蘇聯夠不著精華地帶、打美國和德國更是連邊都夠不著,而打日本又根本不需要這麼遠的射程。這就決定了這款被命名為“東風…2”的中程導彈導彈依然只是過渡型號。。。。。。

其實即使是最大射程只有3000公里的彈道導彈,所用的火箭技術也足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發射衛星的壯舉,只是重量必須嚴格限制,以中國目前的電子技術,送上去也就是起到一個象徵意義,對於軍事和經濟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反而會因為難以保密而過早引起列強的注意和警覺,不利於中國目前的韜光養晦,因此胡衛東干脆給衛星提出了過高的功能要求,令其就算研製出來了也必定重量過大,只能老老實實地等火箭技術追上來。。。。。。

而裝機容量超過1萬千瓦的中型壓水式核反應堆的建成,不但標誌著中國核電商業化開發的開端,也意味著核動力裝置上艦具備了可能,再加上大型遠端常規潛艇與水面彈道導彈發射平臺的研製成功,胡衛東有信心在2…3年內研製出可以投入實戰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儘管在導彈水下發射的技術成熟之前,暫時只能浮出水面發射導彈,而且只能採用射程近得多的固體火箭,但也總比陸基導彈完全夠不著要強得多。。。。。。

除了“911工程”在戰略兵器方面研究的成果,1944年也是中國常規武器現代化程序中極其重要的一年,殲2噴氣式戰鬥機與被命名為“解放式主戰坦克”的59魔改成功定型生產,意味著中國在目前世界上新武器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又重新獲得了部分常規武器的效能優勢。。。。。。

而且更加重要的槍炮彈藥雖然沒有推出新的型號,但是產量卻持續著高速的增長,再加上汽車拖拉機產量同樣迅速增加,中國解放軍的後勤補給能力較前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令其不但足以守衛我們的國土,也有能力主動殺出國境,從根源上摧毀敵人發動戰爭的能力。。。。。。

經濟與軍工的高速發展令黨內軍內開始滋生出過分樂觀的情緒,甚至就連太祖也在中央軍委的一次會議上說出“太平洋現在不太平,將來由我們管了,才能成為真正的‘太平洋’。”,聽得胡衛東直冒冷汗。。。。。。

作為中國工業與軍工的總負責人,胡衛東深知如今中國的實力遠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強大,彈道導彈雖然水平世界第一,但夠不著有重大價值的目標,依然沒有太大的意義,後勤能力雖有很大改善,但即使按照早期的補給標準,也只能支援120多萬輕步兵部隊出境作戰,而且距離不能太遠、時間不能太長,何況這幾年好日子過下來,部隊能否還像當初那樣吃苦,胡衛東心裡也有些沒底。

注1:美國工業雖強,但比歷史同期反而有所不如,後勤運輸能力由於德國更加成功的潛艇戰和美國海軍在正面戰場一次次的喪師失地,就更是如此了,因此美國政府對於這個時空更大的援助需求,現在也開始有些力不從心,而中國與蘇聯的彈藥口徑基本一致而又直接相鄰,因此直接出錢從中國訂購後運往蘇聯,就成為了美國政府必要時緊急彌補缺口的無奈選擇,儘管羅斯福心底裡對迅速崛起的赤色中國一直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