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2部分

4等先進技術兵器的提前裝備部隊,蘇聯的航空部隊、裝甲部隊乃至炮兵部隊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兵種都比歷史同期、甚至是衛國戰爭初期強大得多。

而步兵雖然受到“大清洗”的負面影響而戰鬥力大幅下滑,但是“人”的因素不行了可以依靠“武器”因素的提升而得到彌補。畢竟“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大幅降低了軍官的指揮水平,但還不至於變得貪生怕死起來,在這個前提下,有了好武器幫助還是非常大的。

歷史上芬軍裝備了世界上最好的衝鋒槍——索米衝鋒槍,輕武器檔次明顯比當時還未換裝各種新裝備的蘇軍更高,結果在戰鬥中大佔便宜;而在這個時空,即使是芬蘭最好的輕武器索米衝鋒槍,與蘇軍超越時代的akm突擊步槍相比也根本不值一提,更何況索米衝鋒槍因為造價極其昂貴,芬蘭軍隊當中只有少數精銳部隊才有裝備。與蘇軍步兵幾乎人手一支的akm突擊步槍根本沒法比。

輕步兵的火力都有十倍差距。就更不用說是重灌部隊了,加之芬蘭軍隊又因為過於相信曼納海姆防線的作用,而將大部分軍隊投進去與蘇軍正面死磕,結果在蘇軍超乎想象的恐怖火力優勢之下盡數賠了進去。芬蘭人不輸才怪。。。。。。

不過。蘇軍雖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它也為發動這場戰爭而受到了國際譴責,這對當時外交環境本就不妙的蘇聯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而在公開反對蘇聯侵略行徑的國家和組織當中,甚至還包括了很多赤色組織。而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中國現在的執政黨赤色黨了。

對於昔日小弟的公開唱反調,斯大林自然極為不滿,但如今的中國已經擁有世界前三的常備陸軍和世界第一的龐大民兵後備役部隊,此外中國還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基幹工業、特別是軍工體系,而且在產能上也已經初具規模,不知不覺間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第六大工業國(注1),農業產量也較1937年時翻了一番還多(計算了中南半島的農業產量),綜合國力今非昔比,再加上中國那恐怖的人口數量,即使是斯大林,也不敢無謂地跟中國開打、而讓別國坐山觀虎鬥。再加上蘇聯仍然需要中國的橡膠和錫,所以雖然兩黨關係因此冷淡了許多,但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卻不斷攀上新高。。。。。。

說到中國的人口,其實此時的中國人自己、甚至包括胡衛東這樣的重要人物也並不清楚當時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直到1943年新中國完成了首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大家才知道中國的人口已經多到了何種地步,而知道歷史上中國人口變化的胡衛東更是被統計資料嚇了一跳,城鄉人口總數居然超過6。4億人,幾乎相當於歷史上1957年的水平,這未免也太誇張了點吧?

不過了解到更多的資訊後,胡衛東便不再大驚小怪,畢竟國內恢復和平後,中國的生育率很自然地迎來了代償性的爆炸式增長,而和平的環境、農業的增產以及醫藥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又令死亡率迅速下降,再加上合併中南半島之後直接就新增了6千多萬人口,因此中國人口迅速達到6。4億固然令人吃驚,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人口增加得這麼快,但由於由於化肥農藥產量的不斷增加和農業技術的努力推廣,國內人均糧食產量依然在持續增加,而本就盛產糧食、而且增產潛力巨大(注2)的中南半島更是有望徹底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意識到這一點後,胡衛東對自己頂住國內外的壓力堅持將中南半島直接併入中國版圖的做法,就更不會後悔了。。。。。。

注1:佔領中南半島後,英法多年經營的成果和暹羅的工業化努力基本都被中國全盤接收下來,進一步增強了工業實力,從而超越日本與義大利,成為僅次於美蘇德英法之後的世界第六大工業國(比日本稍多,但差距很小。),但由於人口基數太大,如此規模的工業依然遠遠不足以改變中國人民貧困的狀況,這一點從目前依然位居世界中下游水平的人均國民收入就可以看出來。當然,比起解放前的世界倒數前幾名,還是有了巨大的進步。

注2:就拿泰國來說,雖然長期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但糧食平均畝產還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明明那裡無論是氣候、地形還是土質都比中國更加適合耕作。而且中南半島還有很大一部分耕地種植的是以出口為主要目的的特殊經濟作物,必要時都可以轉產糧食,甚至部分原始森林也可以砍掉用於農耕,中國農業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當然這與農業機械化是矛盾的,但有增產的潛力在,便不怕人家卡我們脖子,未必真的需要開發出來,留作戰略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