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敗城也是同樣贊同。因此,他的坦克還沒有出來,第一個坦克車間裡卻開出了一輛大家看著古怪的東西,拖拉機。
這款被他命名為東方紅的拖拉機。已經超過了冷戰初期蘇聯和美國製造的拖拉機的水平,直接達到了六幾年的水準,只是沒有那麼先進的衝壓技術和車床,所有連線的位置都是鉚接,讓這個新出生的拖拉機跟裝甲車類似,只是沒有槍炮口,沒有那麼大體積裝人而已。
隨之出產的開荒犁,重耙、輕耙、圓盤耙、開溝器一大堆的配套裝置相應而生,連播種機都有出產,雖然簡陋,但卻比王振將軍開發北大荒那時候木頭做的播種機先進,而且拖拉機的鏈軌直接是兩種,一種是常見的坦克式鏈軌,一種是可以在泥濘地域行進的防陷鏈軌。
這些,暫時不會投入到開荒的農民手中,因為,數量不夠,他們暫時還要刀耕火種,度過今年的難熬時段,秋天,就會有大批的拖拉機走進他們的“農場”,讓耕種現代化只差收割機。
這些機械將會由專門的人員,在定點的農場實行機械化作業,蒐集相關的資料,為造坦克打基礎的同時,再做進一步調整,待秋天,才會大批次的投入使用。再說,目前董庫的鋼鐵還無法滿足大批次的打造拖拉機,出產的十臺拖拉機無非是為將來打基礎的,要不,兩臺拖拉機所耗費的鋼鐵就可以造一輛坦克都富裕了,加上那些輔助的裝置,實際上一臺拖拉機加上配套的工具都可以造一輛坦克了。
糧食,對於董庫現在而言是重中之重,鋼鐵、礦產是他能否立住腳的根本,都是命脈所在,在沒有能力以戰養戰之前,這些,還要靠他自己自身來解決。
所以,董庫在礦產上的投入相當巨大,資金不是問題,而且大多的礦工也不用他花錢,在佔領蒙古的著一個多月裡,已經有礦井開出了礦石,雖然還未必是主礦脈,但也讓正在建造的冶煉爐即將有了可冶煉的材料。煤礦,晝夜不停的煉焦,為馬上到來的大鍊鋼鐵做儲備。
在跟蘇俄不間斷的戰鬥中,董庫將後續的坦克廠直接建到了蒙古,在烏蘭巴托附近建造了一片不小於哈爾濱那裡的工業園區,包括飛機機體廠和火炮的生產廠,汽車廠。
這些,在短時間無法用上,至少半年內,無法達到批次生產,但董庫一窮二白,沒有基礎,不得不將攤子鋪開。也正因為如此,其他相關的比如橡膠、輪胎、塑膠等相關的廠子都集中到了一起,整個就是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這些廠子裡尤其是合成橡膠廠,他沒有地方去弄天然橡膠原料,於是,就把三七年以後才出現的丁苯,四三年才研究出來的丁基,還有矽橡膠等聚合橡膠種類的廠子建起,為汽車、大炮、飛機的輪胎做準備。
這些廠子相信在相應的化工廠投產後,合成的橡膠將能滿足董庫的需求,雖然規模小了點都,但也足夠用。
董庫現在可以說是穩步求發展,為能夠打快速勝利的戰爭做準備。他當然清楚德國為何能夠在短時間內佔領波蘭,打進蘇聯,無非就是武器上的碾壓優勢,沒有足夠壓倒性的坦克、飛機、摩托化部隊。他老希也弄不出閃電戰術。所以,董庫不遺餘力的打造工業,自行生產武器,為的就是在這段時間艱苦,在一年後,將擁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打垮日本和蘇俄。讓三七年的盧溝橋事變消失於無形。
可他沒有料到的是,寺內壽一就在昨天已經走馬上任,出任了支那派遣軍司令官的職位,比歷史提前了一年還多,並從大本營出發,趕奔黑龍江。
與此同時。本土的機器保持著高速運轉,在火烈鳥逐批到位中,航空母艦的建造加快了速度,計劃中在37年下水的蒼龍號,在前一輪加速中,已經完成了主體,直插內部的附屬安裝。預計,最多再有三個月就可以下水。飛龍號航母由於火烈鳥的出現,在跟老希簽訂合約的那一刻,已經投入了生產。在火烈鳥到位,在艦上起降試飛成功後,三七年才投產的翔賀號和三八年投產的瑞鶴號,也在寺內壽一走馬上任的同時,投入了生產。按照現在的生產進度,預計最遲三七月份就能下水。
這些訊息,董庫留下日軍中的棋子並沒有掌握,也讓忙碌發展的董庫並不知情。
寺內壽一是個鐵腕人物,在臨來東三省之前,就已經將部隊的構架準備好了。
歷史的車輪在這一刻,似乎又迴歸了正軌。寺內壽一統轄的部隊依舊是第一軍團,第二軍團,和一百五十架飛機,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飛機裡有四十架火烈鳥。
寺內壽一有了這四十架烈鳥。也讓即將爆發的戰爭有了未知的變數,雖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