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追,殺敵無數,魏軍又折軍大半,曹仁、胡車兒奮力殺出一條血路逃奔許昌去了。
馬超、楊文義引軍入宛城,楊文義等入見諸葛亮,楊文義道:“軍師,真乃妙計也!昔日我等皆以為軍師乃真退兵矣,如此輕取宛城,比之昔日圍攻宛城更易。”
諸葛亮道:“真所謂兵不厭詐,敵中此計也是意料之事。此功不在於我,皆乃眾將也。用計在我,攻城在諸位將軍矣。若無眾將軍相助,我孔明如何能取得宛城呢?”眾將相視而喜。
諸葛亮整頓軍校,安民撫慰,勞三軍,重賞軍將。來日再命楊文義、馬超各引軍兩萬,分別屯兵於宛城東門的東南、東北兩方,拒守敵軍,以圖再進。
九、魏都議遷
r》荀攸道:“公明可別誇口啊。蜀主蘭飛並非等閒之輩,單說此人未出道之前乃收服**黃嚴一干等人,此還來七年前;再說聞子廉(曹洪的字)所言,乃其親出戰夏侯都督,都督被其一槍挑殺;再者,此人西取西川,南下取南中,北上西北定疆,整理三軍,井井有條,治理蜀西涼、雍、荊、益、交、南中五州,百姓安業思定,從此乃知此人智勇雙全;又者,此人身邊乃有‘雲飛十騎’及其近護統領武飛近身相隨而護,豈可輕易擒之?”
“‘雲飛十騎’?”曹操捋須而疑惑道。
荀攸解釋道:“陛下,此‘雲飛十騎’乃由萬精兵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智勇兼備的軍士,隨蘭飛南征北戰,此十將個個堪稱得上蜀中大將,昔日曹休引軍至五丈原,曹休就乃被‘雲飛十騎’首領吳慶生所斬殺。”
十、虎牢對陣
養生息,以逸待勞,備戰魏軍,乃為上上之策。”
孟獲一聽,拜服道:“大王思考周密,孟獲自愧不如。”
我又道:“現在敵軍乃四面受敵,以此來看,魏軍並不會引軍來取洛陽。”
孟獲不解道:“大王從何而知?”
我道:“我軍乃攻,敵乃守方為上策。如若曹操引軍來取洛陽,必料我軍堅守不出,其久攻難下,必早退兵,以其如此,還不如據天險,堅守虎牢關不出,引軍救援南陽、豫州等地;如若久攻洛陽不下,我大蜀之軍直逼其京都,就算取下洛陽,也得不償失,曹操明知如何,何故來攻呢?”
孟獲、武飛等將點頭稱是。
十一、河西攻略
bsp;原來那城上之將,不是別人,正是蜀軍大將魏延是也。
不用說了,蜀軍糧草不汲而退是乃計策。魏延是命人收拾行囊引兵而向西而退,卻日行二十里,夜色卻返回,急引兵潛於河西城外三十里。而閻行也引兵隱於山坳,卻引一千騎前來叫戰,引敵出城,魏兵一出河西城,魏延卻放魏軍而過,魏軍一過,魏延引便取下了河西城。
魏軍見大將一死,軍心泛散,死傷無數,此時閻行引軍至,魏延又引軍出,二路軍夾攻,魏軍四處逃散,能逃就逃,不能逃得就棄兵器而降。
魏延、閻行引兵入城,大喜,安撫民心,犒勞三軍,重賞兵將。
再日,魏延、閻行重整軍校,修築城牆,以思備戰,再策進取。
十二、城外用兵
師法正是也。
原來昔日法正得蜀王蘭飛之命,引兵增援攻取幷州,法正星辰行軍,渡黃河之時正遇押運糧草救汲河西的吳蘭。三軍催發,連夜至河西城,魏延、閻行將魏軍情況,告知法正,法正乃擺正以逸待勞,破魏軍用“品”字行陣。此陣之妙,在於三路軍可相護相助。如若敵軍攻其一路,其二“口”之兵攻魏之後,敵必瞻前顧後,陣腳亂;敵若攻其二路,其餘下之“口”亦可助之,並伏兵四起相助,敵慌亂;如若敵分兵攻三路,更好,三品陣形,變小為大,引敵來戰,以伏兵伏殺,敵敗退乃蜀軍反攻之時,圍攻敵軍。
兩軍殺至黃昏,皆有死傷,不計其數,沙場之上屍橫遍野。張球欲走,正遇蜀將吳蘭,兩人戰二十回合,亦未分勝負,再戰二十回合,張球不敵,敗走。吳蘭取弓射之,中箭而倒,死於馬下。張球副將崔諒見此,逃奔而走。
十三、關公重現
那人正是關公,見一銀槍白馬,銀盔白袍之人,前來叫著自已。一看,乃常山趙子龍是也。昔日關公隨劉奮同在公孫瓚麾下與趙雲相交甚好,關見未下馬,只是用大刀相指,勒馬道:“子龍來取我解良城乎?”
趙雲止馬而停道:“是也。未想玄德公死後,雲長竟投效曹操。”
關公道:“子龍此言差異,自大哥與三弟去後,雲長迎二嫂回解良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