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她居然還能記個八九不離十。當下暗暗嘆息想少王傅的記性果然驚人,名不虛傳。
然而,這一來並沒有讓衛方放心,反而真正從此生了疑心。要知道此次赴考共九百八十七名考生,複閱於七天內看完全部考卷,即便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若沒有特殊原委著意去記,絕對做不到如此。當時衛方看著笑吟吟的女子心中便道,難不成在考場上就有異樣驚動了此人?
衛方千擔心萬擔心,最終倒是什麼事都沒發生。花子夜順順當當的帶領大軍透過清平關向白鶴關而去,所有軍需物資也一件不少、一天不誤的送出丹霞郡。
遼朝元在白鶴關發現來援的是花子夜時著實吃了一驚。宛明期施的是聲東擊西的計策,要他在白鶴關一次次攻城,將蘇臺的兵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在白鶴關以及其後兩關上。從而讓他從容不迫的實施真正的“玉瓏關”之戰。他手上的兵馬始終比蘇臺方面多上那麼三成,要立於不敗之地絕非難事。然而花子夜的旗幟一現,他頓時一身冷汗,心想蘇臺必定傾全國之力而來,這白鶴關內不知道聚集了十萬還是二十萬兵馬。當下後退二十里紮營,是夜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只怕對方連夜就要來襲營。
一夜平安無事,遼朝元心想“到底是親王,果然是吃不得苦的”,當下派出探馬。一個時辰後探馬回來一上報,遼朝元頓時目瞪口呆。原來蘇臺軍隊果然出城迎敵,卻不是全面進攻,而是在城外挖了壕溝佈下陣勢,立營拒敵。
遼朝元聽報頗為吃驚,點了兵馬親自前往陣前,但見不過一夜之間城門外已經旗幟密佈、將士林立,更不知道用什麼法子,居然已經挖好壕溝,也不知道其中伏了多少軍力。遼朝元嘆一聲“好用兵”,隨即啊呀一下,暗地裡拍一下腿,心說糟糕,上當了。
想到這一點他暗罵自己糊塗,和蘇臺對陣那麼多年,京城出兵大概要多長時間才能到白鶴關算算就知道。花子夜的軍隊怎麼算都比正常行軍早了起碼十天,若非有特異之法,那就只能是全部騎兵,兼程倍道,這才有可能。可蘇臺並非遊牧國家,不以騎兵見長,即便是正親王出征,倉促間能夠湊個一兩萬騎兵已經了不得。也就是說這白鶴關中的兵馬照樣遠遠少於他,且都是久戰疲憊之師,至於援軍,兵馬說得好,千里馳援,就算到了,也是強弩之末。
遼朝元是越想越懊惱,暗罵自己不長頭腦平白放走一個天大的立功機會。若是昨天就想明白花子夜旗幟林立、鼓聲喧天不過是疑兵之計,他當夜就進攻白鶴關,且不破城不罷休。雖然宛明期要他佯攻,以便奇襲玉瓏,可自古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倘能生擒蘇臺王朝的正親王,那可比獲得玉瓏關更有價值。心念一定,當即號令全軍擺開陣勢,自己立在陣前叫陣。然而,叫了好半天,白鶴關下的蘇臺軍旗幟都不動一下,全當耳旁風,自顧自堅守營盤。
城樓之上花子夜一身戎裝,站在箭垛邊眺望戰場,身邊一人身材高大、髮絲斑白,目光炯炯有神,流露著百戰沙場的氣勢,正是那剛剛死裡逃生的前任大司馬丹舒遙。
花子夜的確是只帶了兩萬兵馬兼程倍道而來的。他出兵時乃是十萬大軍,用迦嵐話來說“正親王出巡都能帶上萬士兵護送,不要說出徵,人數少了到顯得我們安靖無人。”十萬軍隊兼程倍道,途中聽聞扶風兩度援救均未能解圍,又聞藜褚雁重傷,眾人憂心忡忡。花子夜與各位將領商議後決定帶領兩萬騎兵先行馳援,步兵隨後趕上。也有人覺得分兵不是上選之策,然而丹舒遙全力支援。於是花子夜帶了所有騎兵晝夜兼程、風雨無阻,一路上只在清平關停留了兩天。
到了白鶴關,丹舒遙建議旗子加倍。看軍隊數量,白日看旗,夜晚看火把。白日一小隊一面旗子,晚上一夥一支火把,當下旗子加倍,看上去就覺得軍隊規模番了一番。果然,南平探馬只看到旗幟林立,回報說“大軍來援,不計其數”,遼朝元果然被嚇得退出二十多里。
進城後,召集諸將議事。藜褚雁聽聞老主將隨軍,又驚又喜,也不顧傷勢未愈,趕到中軍帳。丹舒遙在扶風鎮守十六年,軍中上下多為他的部將學生,他下獄那會兒從邯鄲蓼起是人人擔憂。邯鄲蓼自己也擔著罪,還是寫了好幾封信四處託人為老師舒難。藜褚雁也三番四次想要進京討個公道,然而丹舒遙寫了一封信過來,要他們“鎮守扶風,恪盡守土之則,國家律法自有秋官管轄,你們不要多事。”邯鄲蓼最清楚他的性格,當下壓住眾將憤懣之情,更勸阻丹夕然要她安心在扶風。如今中軍帳上見他雖然消瘦,可風姿不改,頓時大感欣慰。又想此次正親王點兵,滿朝名將不用偏偏點了他,可見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