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措施編輯獨裁製度
私人部隊“都房”制度:除了透過接連不斷的政變來穩定權勢外,崔忠獻又引入了新制度來鞏固自身權益,這就是設定私人部隊“都房”。“都房”以“班”位單位組成,輪流守衛崔忠獻的私宅及護衛他的出入,具有相當龐大的規模。而要供養這支私人部隊,據學者朱立熙所說,主要是靠著崔氏擁有廣大的土地,從土地得到的租稅與貢品,便成為財富泉源,龐大到足以應付其族人、黨羽及宮吏的薪俸所需。朱立熙認為,崔忠獻之所以成功地把權力留傳四代之久,靠的就是“都房”,因為當時武人間的傾軋異常激烈,所以崔忠獻有必要成立這支私人部隊來自保。另設官府:1205年,高麗熙宗即位後的次年,崔忠獻就獲晉封為晉康侯,並且另設官府,稱為“興寧府”,自行配置僚屬。於是,高麗朝朝政便完全歸於崔忠獻所掌握,國王只能僅保虛位,成為傀儡君主。
改革時弊
崔忠獻剛剛剷除權臣李義旼,奪得權力後,便與弟弟崔忠粹一同向高麗明宗上奏了十個事項,要求改革當時的一些時弊,其中可歸納成這樣:
公允分配土地:崔忠獻認為,朝廷應該對臣民“量宜除授先王制土田”,按照實際情況頒發土地;此外,由於有勢力人士的貪婪而“奪公私田兼有之”,佔有大片土地,造成“邦賦削而軍士缺”,朝廷無法根據田丁數字來收稅徵兵,因而要求能把這些被佔的田地交還原有者。
澄清吏治:崔忠獻發現,一些官員“惟利之從”,甚至向人民“爭徵田租”。而地方官員又“應察不察”,並從中作出舞弊營私。有鑑於此,崔忠獻意欲改變地方官制的現狀,加強對官員的稽核,“能者擢之,否者懲之”。
倡導節儉:崔忠獻認為當時廷臣們的生活“並不節儉”,住所、衣裳都過多修飾,令風俗敗壞。因此要求國王“具訓於百僚,禁華侈,尚儉嗇”。
整頓佛教徒:當時的“浮圖”,都獲國王准許隨便出入王宮,“以事幹穢聖德”,又擅自“營立佛宇”,在崔忠獻眼中,這些行徑都不太妥當,於是意圖令他們“不跡於宮”,多餘的佛宇“削去勿留”。
善選諫諍官員:崔忠獻認為當時負責進諫的官員,都“以苟合為心”,未能指出國君施政的毛病。所以就要求國王選擇合適人選,“使直言在庭。”
大義滅親
誅殺弟弟崔忠粹:高麗神宗即位後不久,崔忠粹欲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淵,並妄圖先將當時的太子妃逐出,但忠獻認為此舉對王室及對太子妃都不太合適,勸諭忠粹:“以女配東宮(太子),得無譏乎?況夫婦之閒,恩義有素,太子配偶有年,一朝離之,於人情何?”力陳崔忠粹的做法不合情理。但忠粹並不接受,甚而因不堪母親的規勸而“以手推之仆地”。崔忠獻對忠粹忍無可忍,在得到親族們的支援後,預備迎戰忠粹。忠粹的部下亦轉投忠獻陣營,而他本人在逃走時被忠獻追兵殺害。最後,崔忠獻將弟弟“收葬之”。
流放姨甥樸晉材:樸晉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獲授官職的郤不多,晉材對此含恨在心,甚至圖謀除去忠獻,忠獻亦感到晉材即將作亂,便在捉拿晉材後“斷其腳筋”,然後流放。樸晉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遠島。事件發生在高麗熙宗三年(1207年)。
平定動亂
在崔忠獻執政時,還有有兩股勢力隨時起事,造成動亂,影響崔忠獻的統治。
佛教寺院的勢力:崔忠獻執政期間,便有數次多達數千名的武裝僧侶湧入開城,以圖推翻崔忠獻。崔忠獻便迫令佛教住持特別是那此已入佛門而沒有合法身份的王子離開京城,並使用武力粉碎武裝僧侶。農民起義:對於農民起義,崔忠獻先採用武力平定,然後加以安撫政策。對於一些領袖人物,他授以官銜,釋放部份賤民,把他們原本所屬的“部曲”、“鄉”或強制勞動區,合併入常規的縣制。崔忠獻的各種做法,把農民的起義平息下去。
失誤政策
崔忠獻的施政,亦曾有一些嚴重的失誤:
對邊防疏忽鬆懈:《高麗史》記載,崔忠獻曾形容自己治下的高麗是“國富兵強”,所以當邊境有急報,崔忠獻就怒罵:“何以小事煩驛騎,驚朝廷?”對於崔忠獻的輕率態度,邊將只能採取“必待敵兵陷兩三城,然後乃可飛報”的消極態度。高麗高宗三年(1216年),高麗邊境就曾一度被契丹遺族入寇,弄致“京城無備,人情洶懼”,高麗好不容易才將契丹兵擊退。
“佔奪公私民田”:崔忠獻曾佔奪公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