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的歷史積沉和思維定勢,使人們的意識往往落後於突飛猛進的現實。正是這樣一種狀態,還嚴重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發展。中國的現代化程序,還要補上不可或缺的一課——人的現代化。
昨天和今天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昨天和今天都不會完完全全地截然一刀兩斷。今天留下的艱難 、困惑和弊端,都可以在昨天找到它的陰影和形骸。只有敢於正視過去,審視過去,認真清除形成過去悲劇的種種根源,才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後 記(2)
鄧小平同志說:“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他曾多次指出,1957年下半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差不多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犯的錯誤主要是“左”,就是以階級鬥爭為綱。
本書就是以這二十多年為背景,描寫了以白剛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坎坷經歷和心路歷程。我們沒有止步於事件羅列,而是著重於從主人公在逆境和坎坷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使親情、友情、愛情,在理想主義的映襯下,揭示出理想主義在悲劇中的積極意義。
正是過去走過的那段艱難曲折的道路,正是那些刻骨銘心的巨痛,才更能令人警醒,振聾發聵,使我們的國家從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束縛和困擾中解脫出來,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創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也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這句話的深刻的內涵。認識到正確理論、路線來之不易,感受到以鄧小平為代表的老一代與時俱進、勇於開拓創新的果敢精神。形象地再現過去那段使人觸目驚心的歷史,引發人們更多更深的思考,我們認為是有其深遠意義的。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透過小說對歷史或過去政治運動的理解深度,是任何歷史的、政治的結論和論述無法相比的。小說雖然沒有簡單明確的結論,但它提供事件的真相,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描寫生活,還人們一個本真的過去,給人們一個廣泛的想象空間,引發不斷的思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啟迪。這樣就會對昨天和今天的生活有著更深刻更清醒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走向未來。
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反映真相,尤其反映的是一個導向趨於歧途的年代,陰暗、醜陋現象就會在所難免。這樣的真相有時會讓人惋惜、痛苦甚至帶來暫時的沮喪。但是直面嚴峻的歷史,慘淡的人生,最終會促人猛醒,催人奮進,激發改革創新的激情。
而且即便在那樣嚴酷的環境中,人性中純真美好的一面仍未泯滅。百般折磨,仍然不忘做人的根本;備受屈辱,仍然不甘沉淪;威逼利誘,仍然不隨波逐流。雖然長期身處逆境,仍不失一個革命者的理念,仍不失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本色。
書中主要是塑造了這樣的人物。雖然寫的是揹負精神的、肉體的雙重重負的囚徒,但正是透過那樣一個特殊環境中有著特殊經歷的這些人,張揚了革命者的正義、堅強、寧折不屈的高貴品質,呼喚著人性美。
當然書中不可避免地觸及一些醜惡現象。有人在挫折中沉淪墮落,道德淪喪;有人一旦權力在手,便良知泯滅,恣意橫行。但是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不正是對文學的基本要求嗎?
本書只是一個系列中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待出版),但在第二部中已可以看到書中的這些囚徒,雖然又經受了種種磨難,但生活最終還給了他們一個公道。許許多多人得到了改正,恢復了名譽,走上了工作崗位。
書中的主人公白剛,已從一個多年的囚徒,傳奇般地一下進入了省委領導班子,當了省委書記。
在第三部中還有更多的“囚徒”人物成了大大小小機關、單位的骨幹或是領導,不少人還成了高階幹部。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對人民對國家做出了貢獻。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家在發展、在前進。他們雖然經歷了種種磨難,但就全域性來看,儘管有些淒涼,終究還是一曲悲壯的歌。
這裡著重宣告一點,本書雖然是以作者的經歷為背景,但絕非真人真事的記實、回憶,而是小說。小說有別於歷史,它的特點就是虛構。
當然現實中的人物也會進入小說,諸如小說中人物的聲音笑貌是取自某人,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與書中某一情節類似,某些人在書中可以看到他們的一些影子。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書中的人物早已不是現實中那個真人,類似的情節也不是生活中的那件實事。
書中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