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的喘症以氣陰兩虛為多見,氣短甚至氣絕的病人,用大劑量的山茱萸煎湯頓服,確有起死回生的效果,症狀不嚴重的用生山藥熬粥或煎湯代茶飲最為合適。乾咳而喘的病人,用滋潤肺陰的沙參、麥冬、川貝等等,或者就用秋梨蒸食。嚴重的陰血不足導致的喘,應當用血肉有情之品,如蛤蚧、紫河車,等等。肺纖維化、石棉肺的喘,屬於難治之症,還是預防為主。
肥 胖(1)
前面說到了脂肪,這次接著說肥胖。現代人以為肥胖就是形容脂肪多的,但是在古代不是這樣,“肥”恰恰是形容肌肉多的一個詞。《說文》:“肥,多肉也。”
唐朝人張志和的詞中寫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魚的脂肪很少,魚肥自然是指魚的肉多,體形大。舊時北京商販叫賣時吆喝:“驢肉!肥!”我開始聽了就納悶,驢又不是豬,怎麼會有那麼多脂肪?要是肉那麼肥,怎麼有人愛吃?殊不知人家還是遵循古義,說的是肉多。人們買牲畜的時候要揣一揣肥瘠,就是看看肉多肉少。《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認為來給他看病的醫生是劊子手假扮的,給他診脈就是在摸肥瘠,準備殺他。
前日朋友送來一頭狍子,我請人剝皮肢解。那屠戶說:“這個狍子好肥啊。”我心中明白人家說的是狍子肉多,不是說脂肪多。野生的狍子整天奔波,盡是肌肉,哪來的脂肪?
《素問·奇病論篇》說:“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裡的“肥美”就是指滋味厚重的肉食,羊大為美。說的是富貴人家飲食甜膩,多肉,結果身體內部產生毒熱,腹部脹滿,導致了消渴病——類似於今天的糖尿病,能吃,能喝,能尿,就是不長肉。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載:“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脛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脛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瘦無肉”相對“肥”字,意思自然就很清楚了。說的是膽經氣血旺盛的人,外踝肌肉筋腱肥厚有力,小腿上的毛又長又黑。膽經血多氣少的人,腿毛短而黑,外踝表皮堅厚。膽經血少氣多的人腿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膽經氣血不足的人,腿上乾脆就不長毛,外踝乾癟,一摸就是骨頭。
《素問·三部九候論篇》載:“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說的就是針刺之前,必須度量揣摩病人的身體,再根據氣血執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補瀉手法。
《靈樞·終始》載:“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這些講的就是根據體形,選擇治療的方法,就針刺而言,針刺肥厚的人,應該用瀉法,如秋風掃落葉一樣深刺,對瘦薄的人應該用補法,如春夏促進生長,柔和淺刺。
《靈樞·逆順肥瘦》載:“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以遲,其為人也,貪於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大意是說有的成年人氣血很足,面板厚實堅固,感受邪氣以後,可以深刺,留針時間長一些。對於寬肩膀,除了腋下後脖子以外皮糙肉厚的人,厚嘴唇,血色發黑汙濁的人,他們的氣行不暢,為人好貪好取,也應該深刺久留針。
相反對於瘦人,就應該淺刺並且快速進針出針。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靈樞·論痛》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勝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勝毒也。”意思是說,胃壁厚的,面板顏色重的,骨節大的,身體豐盈的人,對毒藥的耐受性相對強一些。而體重輕,胃壁薄的人都不能耐受攻邪的毒藥。現代醫學根據體重決定給藥量,大概與此類似。
《內經》中的“肥”字是形容肌肉豐滿,體形大,皮革充盈的人,不是指脂肪多。今天肥胖的意思,古人叫做脂肥或膏腴,類似的還有豐滿、豐盈。腧穴中的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豐隆,善於化痰降脂,是減肥的要穴。
“胖”的本義是古代祭祀時貢獻的半體牲畜,也就是半扇肉。“胖,半體肉也。”(《說文》)後來引申為寬大。《禮記·大學》載:“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肥的反義詞是瘦或瘠,胖的反義詞應該是乾癟。
肥 胖(2)
胖還用來形容水腫、脹滿。俗話說男怕穿靴,女怕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