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李大釗、張國燾等人還把關注的重點投向發動和組織工人運動。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結果”。今天,當我們不假思索地道出這個盡人皆知的結論時,我們可曾想到作為橋樑的知識分子?可曾想到他們中大多數是富裕人家的少爺、小姐?當他們拋開優越、安逸的生活,為了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而置身於貧困的社會階層之中時,他們的身心將要經受何等的磨鍊?
馬克思認為: “使人生具有意義的不是權勢和表面的顯赫,而是尋找那種不僅滿足一己私利,且能保證全人類幸福的完美理想。”
中國最早的一批共產主義者,正是為了實現這一完美的理想,才將自己無私地奉獻出去。
1920年10月,北京共產黨小組剛剛成立,張國燾等人就來到長辛店工人中間。
五四運動期間,張國燾曾隨平民教育講演團來此講演,所以與工人比較熟悉,他從同工人們的談話中瞭解到他們希望辦個學校,讓子弟受點教育。這一要求啟發了張國燾,他認為,把辦學校作為一種接近工人、發動工人的方式,對於在工人中開展活動是十分有利的。當他把工人們的要求和他的想法向組織彙報後,立即得到大家的贊同。經過討論,決定在長辛店辦一個勞動補習學校,讓工人及其子弟都能受到教育。
創辦學校要有經費。但當時《勞動音》週刊的發行已由1000份增加到4000份,所需經費也相應增加。李大釗每月拿出的80元已不夠支出,再加上為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籌辦經費,使北京小組的開支已呈捉襟見肘之勢。為了解決經費困難,李大釗又將自己每月的捐獻增加到100多元,張國燾也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拿出100多元,但仍不能滿足需要。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他們又向小組成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發動募捐。
這樣,開辦學校的經費基本得到解決,籌備工作迅速開展起來。北京共產黨小組成員中有一部分人參與了這一工作。
12月19日,張國燾、鄧中夏、張太雷、楊人杞四人乘火車前往長辛店籌備勞動補習學校。
在長辛店車站,他們看見許多災民圍集在那裡。這些人一個個憔悴枯黃的面容、千孔百結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身軀,令他們十分同情。看著在飢餓和寒冷中掙扎的災民,想到官吏、政客、資本家、地主的奢靡生活,他們真正理解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句的內涵,真正認識到了這不平的世界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只有徹底打破這個世界,勞動階級才能過上好日子。他們今天去辦勞動補習學校,正是為了啟發工人階級的覺悟,使工人受到教育,不再當牛做馬。從這一點看,這項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
長辛店是京漢鐵路北段工人比較集中的地區,離京城約20公里,有工人3000多名。
他們四人到達後,受到工人們的熱烈歡迎。他們將來意告訴工人後,立即召開了籌備會議。張國燾在會上向工人們講述了創辦這個學校的必要性。他說:
“為什麼我們工人終日辛苦作工,而不得飽暖;那些不作工的官僚、政客、資本家卻住高樓大廈,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他們的衣食住從哪裡來的?都是由我們工人血汗換來的,所以,我們沒有生活的享受,只有貧困和壓迫。現在,我們想得到幸福,非得先有知識不可。所以,我們要設立這個學校,讓大家學知識。”
在講了辦勞動補習學校的必要性之後,張國燾繼續啟發工人們說:
“教育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享受的權利,難道我們工人就不應當享受嗎?亞當?斯密說得好,‘人類生來本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知道,工人與資本家是一樣的地位,應當享受同等的教育和幸福。”
雖然工人們對“亞當?斯密”不甚瞭解,但“人人平等”這個淺顯的道理還是懂得的。於是,在座的工人個個都點著頭,有點感動,也有點覺悟。心美: 《長辛店旅行一日記》,《晨報》1920年12月21日。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21年1月1日,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正式成立。
學校分日夜兩班: 日班是工人子弟上課,課程與普通國民高等小學堂的課程基本相同;夜班是工人上課,設有國文、法文、社會常識、科學常識、工場和鐵路知識等課程。教師大都由北大師生擔任,李大釗和共產黨組織的其他成員都曾到該校視察過或講過課。教材由教師親自編寫。講課時先教識字,然後用通俗的語言講工人為什麼受苦受窮、為什麼要組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