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吐摶椎墓ぷ鰲�1927年11月回國。1935年1月自殺。同月,被聯共(布)中央開除黨籍。立即表示同意。7月24日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周恩來傳?上》第174頁用了“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的表述。,張國燾、周恩來、羅明納茲、加倫在武漢舉行會議。會上,周恩來要求中央從速決定南昌暴動的名義、政綱和策略,切實發動湘鄂贛和廣東東江一帶工農勢力,並要求共產國際經由汕頭迅速予以軍火和物資接濟。會議決定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根據加倫的提議,規定起義後部隊的行動方向是: 立即南下,佔領廣東,取得海口,以取得國際援助,再舉行第二次北伐。會上決定派周恩來到九江具體部署南昌起義;同時電告共產國際,請求指示。

羅明納茲來中國的主要任務是改組中共中央。在他的要求下,臨時中央計劃在7月28日召開緊急會議,並由張太雷和李維漢協助羅明納茲進行籌備工作。但是由於形勢異常緊張,會議通知很難送達,會議無法按期舉行。 8月3日,臨時中央討論了緊急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確定了各項議程。但因時局緊張,交通不便,不但北方、上海、廣東等地代表來不及召集,就是江西代表雖經召集也不能到會。直至8月7日,中央委員到了不過半數。在這種情況下,便決定召集在武漢的中央委員、監察委員、共青團中央委員及先後到武漢的湖北、湖南、上海的負責人開會。

“八七”會議成為扭轉黨內右傾機會主義的樞紐。

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作為一個過渡性的領導機構,在它存在的短短25天中,在黨處於危難的緊急時刻,力挽狂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正確決定,使黨避免了滅頂之災,併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功績是應該肯定的。

7月26日,周恩來在陳賡陪同下趕到九江,向在九江的中央委員和幹部傳達了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關於發動南昌起義的決定。27日,周恩來從九江秘密來到處在國民黨控制下的南昌,住在朱德的寓所。同一天,葉挺、賀龍的部隊乘火車先後開到南昌。

這天,在南昌城內的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了黨的前敵委員會。根據中央決定,前敵委員會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四人組成,周恩來任書記,指揮前敵一切事宜,張國燾、譚平山後來也參加前委的會議。前敵委員會決定在30日晚舉行起義。

正當起義的各項工作在緊張準備之際,29日上午,前委突然接連收到張國燾發來的兩份密電,內容是暴動宜慎重,無論如何要等他到後再作決定。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26日,羅明納茲在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南昌起義的覆電,內容大致是: 如毫無勝利的機會,則可不舉行南昌暴動。把張發奎軍隊中的同志退出,派到各地農民中去。會議還決定派張國燾作為中央代表去九江傳達國際指示。為什麼會選中他呢?據張國燾回憶,事情是這樣的:

羅明納茲在會上說: “看來這兩件事據張國燾回憶,是指國際沒有經費可供南昌暴動使用和國際電令禁止蘇聯顧問參加南昌暴動。(見張國燾: 《我的回憶》(第2冊),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第283頁。)及國際電令不能用信件通知在前線的同志們,我們只有派一位得力同志去當面告知。”他說話時望著張國燾,並問是否可以派他去。張國燾對國際的指示很不滿意,回答說: “既然是送封信,那就不必派我去。何況中央擴大會議快要舉行,我離不開。王一飛同志可以負責這一使命。”羅明納茲說: “派去的人今晚就要動身,如何能找到一飛同志。即使找到他,並使他了解使命,立刻啟程,倉促間是不易做到的。”於是,瞿秋白、李維漢都覺得張國燾去為好,說這個責任不只是送封信,而是考察情況並參與決策張國燾: 《我的回憶》(第2冊),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第283—284頁。。於是,張國燾懷著一種極不情願的心情上路了。

從國際指示的內容看,確實是模稜兩可的,可以作這樣的理解,也可以作那樣的理解,這要根據個人認識問題的角度來決定。對張國燾來說,一方面他認定南昌暴動沒有成功的希望,因為國際方面既不給經費支援,又不讓顧問參加,說明從國際方面就已對南昌暴動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他仍然認為中共的軍事勢力與張發奎的軍事勢力結合起來,回師廣東,是比較可行的。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張國燾對共產國際的指示作何理解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當他作為中央代表奔赴九江之前,就抱著設法阻止南昌暴動的主意,而不是根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