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無論泰東、泰西之所謂道德,皆謂其有贊於公安公益者云爾;其所謂不德,皆謂其有戕於公安公益者云爾。公雲私雲,不過假立之一名詞,以為體驗踐履之法門。就泛義言之,則德一而已,無所謂公私;就析義言之,則容有私德醇美,而公德尚多未完者,斷無私德濁下,而公德可以襲取者。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公德者,私德之推也。

知私德而不知公德,所缺者只在一推;蔑私德而謬託公德,則並所以推之具而不存也。故養成私德,而德育之事思過半焉矣。

二 私德墮落之原因私德之墮落,至今日之中國而極。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甚

203

81梁啟超文集

複雜不得悉數,當推論其大者得五端:(一)由於專制政體之陶鑄也。孟德斯鳩曰:“凡專制之國,間或有賢明之主,而臣民之有德者則甚希。試徵諸歷史,乃君主之國,其號稱大臣近臣者,大率畢庸劣卑屈嫉妒陰險之人,此古今東西之所同也。不寧惟是,苟在上者多行不義,而居下者守正不阿,貴族專尚詐虞,而平民獨崇廉恥,則下民將益為官長所欺詐所魚肉矣。

故專制之國。

無論上下貴賤,一皆以變詐傾巧相遇,蓋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若是乎專制政體之下,固無所用其德義,昭昭明甚也。“夫既競天擇之公例,惟適者乃能生存。

吾民族數千年生息於專制空氣之下,苟欲進取,必以詐偽;苟欲自全,必以卑屈。其最富於此兩種性質之人,即其在社會上佔最優勝之位置者也;而其稍缺乏者,則以劣敗而澌滅,不復能傳其種於來裔者也。是故先天之遺傳,盤踞於社會中,而為其公共性,種子相燻,日盛一日,雖有豪傑,幾難自拔,蓋此之由。不寧惟是,彼跼蹐於專制之下,而全軀希寵以自滿足者,不必道,即有一二達識熱誠之士,苟欲攘臂為生民請命,則時或不得不用詭秘之道,時或不得不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誠也,猶可以不因此而磷緇也,然習用之,則德性之漓,固已多矣。若根性稍薄弱者,幾何不隨流而沈汨也。夫所謂達識熱誠欲為生民請命者,豈非一國中不可多得之彥哉!使其在自由國,則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慈善家,以純全之德性,溫和之手段,以利其群者也。而今乃迫之使不得不出於此途,而因是墮落

204

論 私 德(節錄)981

者十八九焉。嘻,是殆不足盡以為斯人咎也!

(二)

由於近代霸者之摧鋤也。

夫其所受於數千年之遺傳者既如此矣,而此數千年間,亦時有小小之汙隆升降,則帝者主持而左右之,最有力焉。西哲之言曰:“專制之國,君主萬能。”

非虛言也。

顧亭林之論世風,謂東漢最美,炎宋次之,而歸功於光武、明、章,藝祖、真、仁。(《日知錄》卷十三雲:“漢自孝武表章六經之後,師儒雖盛而大義未明,故新莽居攝,頌德獻符者遍天下。

光武有鑑於此,乃尊崇節義,敦厲名實,所舉用者莫非經明行修之士,而風俗為之一變。至其末造,朝政昏濁,國事日非,而黨錮之流,獨行之輩,依仁蹈義,捨命不渝。風雨如晦,雞雞不已。三代以下,風俗之美,無尚於東京者。“又云:”《宋史》言士大夫忠義之氣,至於五季變化殆盡。藝祖首褒韓通,次表衛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錫、王禹稱範種淹、歐陽修諸賢以直言。讜論倡於朝,於是中外薦紳知以名節為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變,士投袂起而勤王,臨難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節相望。)且從而論之曰:“觀哀、平之可以變而為東京,五代之可以變而為宋,則知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此其言雖於民德汙隆之總因,或有所未盡乎,然不得不謂為重要關係之一端矣。嘗次考三千年來風俗之差異,三代以前,邈矣弗可深考,春秋時猶有先王遺民,自戰國涉秦以逮西漢,而懿俗頓改者,集權專制之趨勢,時主所以芻狗其民者,別有術也。戰國雖混濁,而猶有任俠尚氣之風。及漢初而摧抑豪強,朱家、郭解之流,漸為時俗所姍笑,故新莽之世,獻符閹媚者遍天下,則高、惠、文、景之播其種也。至東漢而一進,則亭林所論,深明其故矣。及魏武既有冀州,崇獎跅馳之士,於是權詐迭進,奸偽萌生,(建安甘二年八月下令:求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

205

091梁啟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