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立於此優勝劣敗之世界乎?
則本國史學一科,實為無老無幼、無男無女、無智無愚、無賢無不肖所皆當從事,視之如渴飲飢食,一刻不容緩者也。然遍覽乙庫中數十萬卷之著錄,其資格可以養吾所欲、給吾所求者,殆無一焉。嗚呼,史界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悠悠萬事,惟此為大!
《新史學》之著,吾豈好異哉?吾不得已也。
239
42梁啟超文集
史學之界說
(1902年3月10日)
欲創新史學,不可不先明史學之界說;欲知史學之界說,不可不先明歷史之範圍。今請析其條理而論述之。
第一,歷史者,敘述進化之現象也。現象者何?事物之變化也。宇宙間之現象有二種:一曰為迴圈之狀者,二曰為進化之狀者。何謂迴圈?其進化有一定之時期,及期則週而復始,如四時之變遷、天體之執行是也。何謂進化?其變化有一定之次序,生長焉,發達焉,如生物界及人間世之現象是也。迴圈者,去而復來者也,止而不進者也;凡學問之屬於此類者,謂之“天然學”。進化者,往而不返者也,進而無極者也;凡學問之屬於此類者,謂之“歷史學”。天下萬事萬物,皆在空間,又在時間,(空間、時間,佛典譯語,日本人沿用之。若依中國古義,則空間宇也,時間宙也。其語不盡通行,故用譯語。)而天然界與歷史界,實分佔兩者之範圍。天然學者,研究空間之現象者也;歷史學者,研究時間之現象者也。就天然界以觀察宇宙,則見其一成不變,萬古不易,故其體為完全,其象如一圓圈;就歷史界以觀察宇宙,則見其生長而不已,進步而不
240
史學之界說52
知所終,故其體為不完全,且其進步又非為一直線,或尺進而寸退,或大漲而小落,其象如一螺線。明此理者,可以知歷史之真相矣。
由此觀之,凡屬於歷史界之學,(凡政治學、群學、平準學、宗教學等,皆近歷史界之範圍。)其研究常較難;凡屬於天然界之學,(凡
天文學、地理學、物質學、化學等,皆天然界之範圍。)其研究常較易。何以故?天然界,已完全者也,來複頻繁,可以推算,狀態一定,可以試驗。歷史學,未完全者也,今猶日在生長髮達之中,非逮宇宙之末劫,則歷史不能終極。吾生有涯,而此學無涯。此所以天然諸科學起源甚古,今已斐然大成;而關於歷史之各學,其出現甚後,而其完備難期也。
此界說既定,則知凡百事物,有生長、有發達、有進步者,則屬於歷史之範圍;反是者,則不能屬於歷史之範圍。
又如於一定期中,雖有生長髮達,而及其期之極點,則又反其始,斯仍不得不以迴圈目之。如動植物,如人類,雖依一定之次第,以生以成,然或一年,或十年,或百年,而盈其限焉,而反其初焉。
一生一死,實迴圈之現象也。
故物理學、生理學等,皆天然科學之範圍,非歷史學之範圍也。
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此誤會歷史真相之言也。苟治亂相嬗無已時,則歷史之象當為迴圈,與天然等,而歷史學將不能成立。孟子此言蓋為螺線之狀所迷,而誤以為圓狀,未嘗綜觀自有人類以來萬數千年之大勢,而察其真方向之所在;徒觀一小時代之或進或退、或漲或落,遂以為歷史之實狀如是云爾。譬之江河東流以朝宗於海者,其大勢也;乃或所見局於一部,偶見其有倒流處,有曲流處,因
241
62梁啟超文集
以為江河之行一東一西、一北一南,是豈能知江河之性矣乎!
(《春秋》家言,有三統,有三世。三統者,迴圈之象也,所謂三王之道若迴圈,週而復始是也。三世者,進化之象也,所謂據亂、昇平、太平,與世漸進是也。三世則歷史之情狀也,三統則非歷史之情狀也。三世之義,既治者則不能復亂,借曰有小亂,而必非與前此之亂等也。苟其一治而復一亂,則所謂治者,必非真治也。
故言史學者,當從孔子之義,不當從孟子之義。)吾中國所以數千年無良史者,以其於進化之現象,見之未明也。
第二,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也。進化之義既定矣。雖然,進化之大理,不獨人類為然,即動植物乃至無機世界,亦常有進化者存。
而通行歷史所紀述,常限於類者,則何以故?此不徒吾人之自私其類而已。人也者,進化之極則也,其變化千形萬狀而不窮者也。故言歷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