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部分

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大明王朝上表,稱高麗國王昏亂,自己受部下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則口氣冷漠,說道:

“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

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和“和寧”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以“朝日鮮明”之意,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到了後來建文帝時代,燕王兵變,建文帝為了拉攏朝鮮,這才不得已給當時的“權知朝鮮國事”李芳遠冊封了“國王”地名號。朝鮮的君王,這才終於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王。

其實,在朱斌看來,有些祖宗之法當變,必須變,不變無足使大明世代強盛。可有些祖宗之法,還是不要變的好,比如朱元璋封朝鮮的那個“權知朝鮮國事”,這就不必變了……

元月初一,隨著大明天使帶著明朝敕諭的到來。李灝正式於昌德宮登基為朝鮮國王。同時,按照大明地意思,祖宗之法不可棄,祖宗之禮不可忘,朝鮮儒道興盛,素有“小中國”之稱。更應為一應藩屬國之表率。

其後,將朝鮮八道六鎮恢復舊制五道兩邊,李芳遠改革的都巡問使、都觀察黜陟使、都安撫使三言官制度應予廢除,重新啟用高麗時代的留都府、五都護府、六府、二十牧。用來抑制達官權貴勢力的《奔競禁止法》也予以廢除。

而所謂的號牌法更加不能存在。朝鮮規定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地男子均需按身分佩帶號牌,上書姓名、住址、面色、身長、有無鬍鬚等,在發牌時進行戶口登記。如有不戴或偽造、遺失、借用者,要受處罰。兩班貴族的號牌用象牙或鹿角製成。平民的則用雜木。

這貴族就是貴族,平民就是平民。豈能混同在一起?若是貴族上街,居然要和平民一樣證明自己的身份,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大明朝廷斷不能容忍“藩屬國之首”的朝鮮,出現這樣良賤不分的情況存在。

至於在軍隊方面,由內衣冠子弟充任。“鷹揚衛”和“別侍衛”。以及守城軍、營鎮軍、雜色軍三種級別地軍隊,還有所謂的都城御營廳軍等等。已經不再符合朝鮮目前的情況,都由按照大明天朝的軍隊編制來進行徹底的改革。

既然大明為朝鮮的宗主國,那麼對軍隊改革的事,天朝自然義不容辭。一應改制所需要的軍費、物資、人員等自然全部由大明來出,並不需朝鮮動用一兩銀子。而在大明朝廷地敕諭上大意如此說道:

“雖然明朝經歷了流寇動亂,金虜入侵,饑荒遍地等等事情,朝廷的經費也一樣非常緊張,但對於忠於明室地國家,尤其對於忠心耿耿的朝鮮來說,大明財政就算再緊張,勒緊了褲腰帶也得幫助它。

這次為了朝鮮軍隊改制,使其更有戰鬥力,天朝皇帝陛下專門從內帑中撥出了大筆銀子以充當朝鮮軍費。同時在依然和金虜緊張對峙的局面下,又專門從明軍中調撥大量優秀將領,以充當朝鮮軍隊的軍事教官雲

而後封李建標為“盡翼伯”,大明駐朝鮮督軍大將軍,專門負責訓練朝鮮軍隊。在敕諭中專門嚴厲地告訴李建標,不把朝鮮軍隊訓練成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李建標和他帶領地那一大批軍事教官全部都不許回國。

羅德憲、李廓和樸昌樹三人痛哭流涕,羅德憲連連頓足說道:“天朝厚恩,陛下將自己地內帑都拿出來給了朝鮮,這讓我朝鮮怎生受得起?天朝大意,為我朝鮮殫精竭慮,我朝鮮上上下終不敢負天朝也!”

當然,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小人嘀咕,這不等於是把朝鮮地軍事全部交到了明朝手裡嗎?朝鮮既然單獨為一國,豈有明朝在此再設一個督軍大將軍的道理?而且,在朝鮮軍隊中遍設明朝軍官,這是為了朝鮮在考慮嗎?

至於對朝鮮的政治改革,大明也不會掉以輕心的。朝鮮朝廷各部、道、邊,都有明朝派遣的專門官員,協助指導工作。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官員的俸祿,乃至於平常的吃、穿,全部由明朝來負責,不需要朝鮮承擔分毫。

在妥善安排好了朝鮮朝政之後,對於朝鮮普通百姓也有著很完善的安排。

在女真人兩次入侵之後,朝鮮遭受了滿人嚴重的剝削、、掠奪、奴役,很多地方的朝鮮百姓飢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面對這樣的情況,大明當然不能不管。

經過詳細的研究,武英王朱由斌提出了一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