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7部分

謙益等人重新組織。明眼人都能看出,復社的舉動,擺明了就是和張溥的陵社唱對臺戲!

這二人的名聲要遠遠小於張溥,響應者大多是當初在南京等地的至交好友,以及對張溥心存不滿之人。無論在聲勢上,還是在影響力上,都遠遜色於陵社。

但在成立的當天,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大學士嶽謹元,兵部尚書黎風等朝廷高階官員竟然一齊出現,為復社之成立道賀。而嶽謹元更是親筆手書“義烈凜然”四個大字以為復社之重生而賀。

這一來,復社頓時抹上了一層官方的色彩。有著朝廷這個龐大的力量做著它們的靠山,復社一下又重新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而流言也在這一時刻傳開,都說只要加入復社歷練幾年,便大有希望在未來步入朝廷官員行列……

當初復社成立的目的,只是為了反抗閹黨專權,以挽救大明朝廷為己任。但這個時候由侯方域和錢謙益等人組建的復社,卻已經完全變了味道,成為了讀書人走向朝堂的跳板。

其實所謂的讀書人,有風骨的當然會有。但有一個理念始終支撐著他們,那就是十年寒窗,為的就是當官。這是上千年傳下來的,在他們眼中看來。絲毫也沒有什麼不光彩地地方。。。。。。

有了這麼一層神秘光彩的外衣,復社頓時應者如雲。全國給地的讀書人紛紛向京師方向湧來,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復社便已重新壯大到了幾百人,已隱隱然能和陵社抗衡。

面對復社咄咄逼人的態勢,陵社中人紛紛跑到張溥處要求立刻想出辦法反擊。因為在流言的力量感召下,就連陵社中也有一些人紛紛轉向了復社,而這一切,都讓陵社中地那些鐵桿分子看眼裡而憂心不止。

但張溥卻沒有理會他們的要求,他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光靠侯方域和錢謙益這幾個飯桶,絕對鬧不出如此大的動靜來,真正在幕後的主使者,是那個忠勇武英王朱由斌!

他和朱由斌之間,已經從昔日地盟友,現在徹底走到了對立面。像自己這樣的人。在朱由斌所有的新政之中,是不會有自己位置的,而同樣的,對於那個什麼新政,向來以維護大明之法自居的張溥也絕對不會同意……

既然遲早要發生一場劇烈地正面衝突,那麼就讓它來得早一些吧。

其實早在朱由斌下令廢除舊的科舉制度的時候,他就已經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秘密號召天下準備趕考的讀書人向京師回合。他要讓這些讀書人,一起向朝廷請命。恢復祖宗之法,恢復舊的制度,向新法發起挑戰。

他算準了朱由斌必然不敢殺,不敢關這些讀書人,否則他就是所有人眼中的殺人魔王。一個殺人魔王的政令如何能夠推行?而只要他想不出解決地辦法。承受不住壓力。只要稍有退讓,就是自己出頭的時候了。

一旦逼迫朱由斌恢復了舊地科舉制度。那麼他的威信必然大打折扣,以自己為首的勢力就可以一步步的把持住朝政……

所以張溥雖然沒有答應那些陵社成員的請求,但卻在有意無意之間,透露出了這一切地真正幕後主使人其實是武英王朱由斌。朱由斌雖然權高位重,但只要全陵社,全天下地讀書人能夠擰成了一股繩,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恢復到原有地秩序。

要公然和於挽救朝廷危亡有大功的武英王作對,未免讓那些讀書人心裡有些發虛。但深知他們的秉性脾氣的張溥,搬出了“風骨”、“大義”以激勵之。這卻是讀書人們最為看重的,在張溥的攛掇下,很快他們便確定了一個目標……

京師出現了一種並不為普通人所能看到的爭鬥。往往在酒樓、在青樓,屬於陵社和復社的兩派人一旦相遇,便會藉著評古論今的機會,對對方冷嘲熱諷。而發展到後來,總是會弄成惡語相對,互相揭對方的老底,互相說對方有辱斯文等等。

而官員們早已接到了不得插手這些事情的命令,因為只要讀書人不打起來,一般情況下沒有人願意去管。倒是那些在酒樓中的客人,卻因此而多了道“下酒菜”。聽著他們通古論今,惡語相向,然後喝上兩口小酒,倒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京師,小圓三酌樓。

這小圓三酌樓頗有名氣,相傳當年連建文帝也曾經微服來過此樓,在品嚐了這裡的幾樣精緻小菜之後,大為讚賞,因此親筆題寫了“小圓三酌樓”這幾個字,一時使這酒樓在京師之內聲名大振!

而京師附近的風流雅士,文人墨客也總喜歡聚集在這裡,引經據典,縱論文章,喝到高興時,便會讓酒家拿上筆墨,在牆壁上留下自己的“墨寶”。在樓內放眼看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