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覆,陣數十交,圍開復合!
激戰在繼續進行,炮聲如雷,箭矢如雨。李自成立馬觀戰,屢下號令,連營並進,隨著時間地推移,關寧軍逐漸失去進攻的勢頭……
正當關寧軍與大順軍酣”,難解難分之時,多爾袞才進入關城,聽得西邊喊殺聲震耳,金鼓大作,驚天動地,風助喊殺與鼓聲,直震百里,戰場上的飛丸亂射,已散落到城內數里許的廟堂附近。
但是他不想馬上參戰,他要看看大順軍地虛實,更主要的是,他要利用關寧軍打頭陣消耗大順軍的實力,使清軍以逸待勞。
於是他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出征的諸大臣,說道:“你們不能越伍躁進,大順軍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大業就會成功。”
接著,他部署兵力,清將士向海的方向鱗次佈列,衝擊大順軍的陣尾。《。陣首已被關寧軍咬住,兩頭進攻,使大順軍無法合圍。
部署完畢,清軍待命。多爾繼續觀陣,尋找戰機。
戰鬥已持續到中午,關寧軍激戰半日,已筋疲力盡,眼看支援不住了。多爾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戰機,突然下令突擊,蓄銳待戰地清軍聞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飛也似地衝了出去。
三吹角,三聲吶喊,以正白旗騎兵為先鋒,數萬鐵騎從關寧軍的右側插入,恰似萬馬奔騰不止,慣於騎射的清兵,從馬上發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飛蝗一樣密集地射向大順軍,刀槍並舉,劍光閃爍,銳不可當。
李自成發現白旗一軍已衝破大順軍陣勢,下令後軍迎擊。可是。大順軍也已鏖戰半日,處於疲憊狀態,加之損傷不少,戰鬥力急劇下降。
而清軍鐵騎正以旺盛地銳氣,勇猛衝鋒,其勢如風捲潮湧。鐵騎所至,無不披靡。吳三桂軍得到清軍增援,頓時振作起來,與清
聯合作戰,戰場形勢迅即改觀。
李自成不知吳三桂從哪來的援軍,正在驚異之際,有一僧人急忙跪在他的馬前,說:“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回避。”
李自成色變,但卻沒有說一句話,策馬下崗西走。
李自成治軍頗嚴,不得命令,誰也不敢後退。大順軍仍在拼搏,大將劉宗敏一直在戰場上廝殺,也中箭負傷。
當沙塵散開後,一發現帶髮辮的騎兵,都驚呼:“滿兵來了!”
大順軍陣勢頓時崩潰。丟戈棄弓矢,忽拉拉地敗退下來,自相踐踏,一片混亂。
關寧軍和滿清聯軍窮追猛打,大順軍死傷累累,活著地競相逃跑。約有一頓飯地工夫。隨著塵沙遠去,石河戰場頃刻變得空曠寥廓。
清軍、關寧軍跟在大順軍之後,一直追擊四十里才收兵。有一部分大順軍跑到城東海口處,被清軍追上,逐一斬殺,而投海淹死的又不知有多少!
石河之戰,是一場拼實力、拼消耗的空前規模地血戰,打得十分慘烈。大順軍死數萬人、大帥十五人。關寧軍死傷也不少。
—
雙方留下的屍體已彌滿遍野。溝水盡赤,被遺棄的輜重、軍械到處都是。石河西的紅瓦店一帶是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那裡地慘狀簡直讓人不忍目睹……
“二十年前戰馬來,石河兩岸鼓如雷。至今河上留殘血。夜夜青照綠苔……”
關門一場血戰,其結果改變了清朝、李自成、吳三桂的各自命運。這一點,他們當時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場戰略決戰的勝負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多爾袞曾說過,大業成否在此一戰;李自成也知成敗在此一戰;而吳三桂的命運繫於清朝,榮損與俱。清朝是很幸運的,由於種種的偶然,在無意中得到了一個特大的碩果!
這場決戰的失敗者李自成,對他而言,是一場真正的悲劇,也是大順軍的大悲劇。但是李自成地之敗,歸根到底,是他進北京後一系列的失誤所造成的!
他出徵山海關,失之輕率,沒作準備,就匆匆出師,已伏下了失敗的因素。軍隊計程車氣已不如前。進北京後,意淫掠,身各懷財物,誰人還有鬥志……
當一聽說清兵將至,已生怯心,而剛一接戰,即潰逃不敢戰,這些加在一起,終於招致了大順軍的全線潰敗!
一場關係命運地決戰,山海關大戰就這樣悲壯地結束了。
而在此次大戰之前,大明王朝的歷史被大順軍給翻過去了,經此一戰之後,清軍則把大順軍的歷史給翻過去了,屬於自己的歷史的新紀元,看起來即將開始。
而吳三桂作為大明臣民的歷史業已終結。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