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吳三桂,其實蜘蛛是不相信“衝冠一怒為紅顏”的。
當唐通來勸降時,吳三桂提出的唯一條件是,把崇禎的皇太子交給我,而沒有說把陳圓圓交給我。這種根深蒂固的忠孝觀念,在他給父親的回信中,流露得淋漓盡致。大意是:聽說皇上死去,臣民受到殺戮和侮辱,氣得眼瞼爆裂。父親一向忠義,大勢已去,應當義無反顧地為國殉難,兒子則縭素號哭,發兵復仇,豈不是忠孝兩全!為什麼你要隱忍偷生?父親既然不能做忠臣,兒子怎麼能夠做孝子呢?最後,他寫道:“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響噹噹地喊出了他的忠孝觀念,忠孝不能兩全,當“忠”與“孝”發生衝突時,選擇“忠”,放棄“孝”。
吳三桂“報君父之仇”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回師山海關,一舉全殲李自成派來的唐通八千兵馬,以及後援白廣恩。這一戰是他“移檄討賊”的開始,為此釋出了“討賊檄文”,亮出的頭銜是已故皇帝冊封的“欽差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團練總兵官平西伯”,表明他“興兵剿賊”的目的,是收復北京,安定社稷。明白無誤地打出復辟明朝的旗號:“請觀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這種政治態度,決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兒女情長可以涵蓋的。
至吳三桂於反不反,蜘蛛以為他是一定反的,至於為什麼,蜘蛛以後會詳細說明的。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二百五十四 山海關下的激戰
本圖書由aitxt(優樂美。“小果”)為您整理製作 ai txt。c om:2008…8…27 14:27:04 本章字數:4395
海關是萬里長城東段的起點,居諸關隘之首的“天下它的關城與長城連線,渾然一體,加之地形險要,構成了一座極其堅固而不可逾越的險關!
山海關的主體建築關城,呈四方形,周長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環以護城河,寬五丈,深二丈五尺。關城東西南北各設一座關門:東門叫“鎮東”、西門叫“迎恩”、南門叫“望洋”、北門叫“威遠”。
在東西兩門外,與關城緊密相連有兩座小城,稱羅城。它是為加強關門的防禦能力而建的。在東門外的,叫東羅城,西門外的,叫西羅城。
東羅城建於萬曆十二年,其城牆高二丈三尺四寸,周長五百四十二丈四尺,東、南、北三面各設一個門,門外有護城河環繞;再有水門兩個、角樓兩個、敵樓七個。在與東羅城相交接的城牆上,還有兩座樓,用以屯兵設防。西羅城在關城內側,西門外。遲至崇禎十六年才動工修建,只修了一個西門,明朝就滅亡了,工程隨之而停止。
在關城南北兩側兩裡處,長城的內側,南水關、北水關附近,各建一座小城,稱翼城。南側的,叫南翼城;北側的,叫北翼城。城牆高二丈餘,周長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各設南北兩個門。南北翼城是駐關的防兵屯駐之處,它從南北兩個方向拱衛關城。
山海關城。依山臨海,與長城連為一體,於城外設城,門外設門,構思奇妙,防禦十分嚴密。自成一完備體系。只要有足夠地軍隊防守,任何強大的敵人很難破關。
自努爾哈赤開始,特別是到皇太極時期,一直在窺視關門,一心想得到它。可是,他們深懼山海關防禦無暇可乘,堅固無比,從不敢履險攻打關城。每次進兵總是繞道內蒙古地區,從長城薄弱的龍井關等處入口。他們望關門而興嘆二十餘年。
像清軍如此強大善戰竟不敢兵臨關門之前!李自成親率大順軍前來攻關,不能不冒幾分風險。
在吳三桂探知李自成率軍攻關的訊息後,一方面派人出關向清朝請兵;一方面又派出高選、李友松、譚邃環、劉泰臨、劉台山、董鎮庵等六人作為他的代表,前去李自成軍營詐降。
他的目地是先穩住李自成,延緩其進軍,爭取時間,既加強關城防禦,又便於清軍在大順軍抵關前趕來。
高選等六個人,行至三河與大順軍相遇。見到李自成後,詭稱吳三桂願意投降,希望不要進攻。李自成對此真假難辨,雖不敢全信,仍對吳三桂抱有希望。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軍事進攻。他還是把這六人帶在軍中,企圖親去招降吳三桂。因為受到這六人的詐降欺騙,李自成沒有急於行軍,行速緩慢,給吳三桂騰出了請兵與備戰的時間。
李自成率大軍行軍九天,遲至四月二十一日才到達山海關。黃昏時清軍才至山海關外十五里的地方。李自成兵臨山海關前,迎接他的不是吳三桂或他的代表,卻是在石河西已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