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攻擊不順,卻暴露出了這一重大隱患。
洛陽附近所有的村莊、小城鎮早被他們洗劫一空,所有可以吃的都已經被轉移到了賊軍之中,但三十萬人,卻不是一小數目。按照目前的狀況。再不能拿下洛陽,最多還有五日,賊軍將面臨斷糧的威脅。
城下地高迎祥憂心如焚。最近兩年,朝廷加大了剿除義軍地力度,兩洪承疇和盧象升這兩名明朝的大將都親自指揮“剿匪”任務,義軍的失敗次數也大大增加。雖然前些時候殺了洪承疇手下大將曹文詔,還挖了大明皇帝地祖墳,但義軍的被動形勢卻無法得到根本的改變。
能否順利攻克洛陽。對於自己和義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取得了洛陽,則義軍可以得到充分的補給和休整。而如果再一次失敗,則這枝自己親手拉起來,並發展壯大的隊伍,就將面臨著毀滅地危險……
“闖王,咱們的兄弟又被打退了!”震天的殺聲中,整齊王張胖子滿面灰塵地跑了過來。
張胖子心中的鬱悶和惱火已經達到了頂點。汝州大戰,明明已經獲勝在望,卻不知道從哪跑來了那麼多官兵的援兵,一個個還那麼有戰鬥力。結果讓自己莫名其妙地吃了一個大敗仗,白白丟失了那麼多的兄弟……
等千辛萬苦撤到了洛陽。與闖王合兵一處,為了一洩心中怨氣,他主動請纓,帶著麾下將士連日狂攻洛陽西門,卻不想這些日子來,折損了近千部下,卻是寸功未立……
“再組織一次,我讓闖塌王前來助你,我就不信這洛陽是銅牆鐵壁!”高迎祥看著對面巍峨的洛陽城牆,握緊了拳頭,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道。
“等等!”
這時高迎祥邊上忽然一人大聲說道。眾人轉頭看去,卻是高迎祥手下闖將之一張獻忠。
這張獻忠本是陝西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讀過書,後參軍,供役為捕快、邊兵。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非比常人,為之求情於總兵官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從此張獻忠便流落鄉間。
崇禎三年,張獻忠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事,自號八大王。次年,參加王自用聯軍,為三十六營之一。他英勇善戰很快成為三十六營地主要首領,並以能謀善戰的八大王出名。李自成等歸附高迎祥,高迎祥稱闖王,張獻忠、李自成號闖將。
高迎祥對他甚是倚重,調兵佈陣,攻城略地,多用他和自己外甥李自成的計謀。此時見張獻忠開口阻止,問道:“秉忠,你有何話說?”
張獻忠上前一步,指著洛陽城牆說道:“闖王,洛陽城歷經十三朝,不斷加固,城牆高且厚,城內守城物資又充足,急切間斷不可下。而據傳大隊官兵已向洛陽增援而來,我軍有被前後夾擊的危險……所以張獻忠以為,此時當立即撤離洛陽,別圖它處……”
“胡說!”
還未等他說完,邊上一人已大聲說道:“張兄此言不可取。我觀洛陽已是風雨飄零,朝不保夕,若是此刻撤兵,豈不是前功盡棄?”
眾人看去,這人和張獻忠一般年紀,都是三十不到,卻是闖王張獻忠地外甥,在軍中聲望頗高,多獻奇謀的闖將李自成。
見到自己外甥發話,高迎祥道:“自成有何高見?”
他平素最喜自己這個外甥,這李自成原姓拓拔,名鴻基,西夏党項族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父親死後他去了驛站當驛卒。後崇禎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回家,並欠了債。
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繳不起舉人艾詔地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
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姦,李自成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於是就同侄兒李過於崇禎二年二月到甘肅甘州投軍。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同年在榆中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三年投奔其舅父高迎祥,為八隊闖將之首,作戰多敢拼命。甚得高迎祥賞識。加上又是親戚,因為李自成很快就在義軍之中確立了自己的威望。
這時見舅父問話,李自成於是說道:“我軍當咬牙全力攻擊。只要能夠佔領了洛陽,就算大隊官兵到
們已成疲兵之態,我軍當堅守洛陽,再以小股兵力不兵焉能不敗?故此李自成以為撤兵是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