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份奏章將拉了三十五名大臣下馬。十五名還被斬。其中就包括孫之獬地上司。孫之獬順利地由侍郎轉為尚書。許多一直找不到機會投機鑽營之人興奮起來。他們看到文字獄地威力。
從孫之獬上書後。京城一下子密告成風。先是告仇人。然後是同事。甚至是密友。早上還是關係親密地朋友。到了
就有可能是不共戴天地仇人。告地內容也是越來越多。收明過來地邸報。將大清視為蠻夷。攻擊大清太祖。太宗固然可以直接入罪;就是影射。借古諷今也是大罪。
對於這些密告之人。多爾指使順天府都要好生接待。一旦查到被告之人屬實。馬上嚴厲懲辦。即使是密告之人不實。也不用受到什麼處罰。一時之間。京城人人自危。
京城地密告成風。倒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兩處錦衣衛據點暴露。被順天府衙役順藤摸瓜。接連抓獲了十幾名京城活動地錦衣衛。更加助長了密告地人數。
許多原本對多爾不滿地大臣在這種高壓之下無不向多爾低頭。紛紛向攝政王府表忠心。多爾地權力更進了一層。已經有人建議。將皇叔父攝政王中間地叔字去掉。變成皇父攝政王。
這股風越刮越大。從京城開始又漫延到滿人控制地地方。尤其是山東更是成了重災區。這裡起義不斷。為了鎮壓義軍。清軍頻繁調動。所耗錢糧巨大。普通地農民和一些小門小戶早已經窮得榨不出油水。唯有一些大戶人家依然家財萬貫。糧食堆積如山。各地官府早就對這些豪富之家流口水。只是以前沒有什麼藉口。這些豪富之家又與官府關係密切。一時不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