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淮楚點點頭道:“好。傳令埋鍋做飯,大家吃飽了,好有氣力殺敵。”
※※※
空闊的天際一頭,高懸著一輪驕陽,迸射著耀眼的金光。天際的另一頭,滾滾的烏雲襲來,時化為奔騰的野馬,時化為飛舞的天龍,變幻不休,令人心中平生一股窒息。
滾滾的烏雲下,一隴枯黃如緞的長坡,曲曲折折。坡地周圍,群峰聳峙。坡地之上,怪石突兀,蓬斷草枯。
數只黑褐色的大雕,盤旋在空中,發出刺耳的啾叫。罡風過處,長坡上嗚嗚之聲,繞耳不絕。
“咚!咚!咚!”
緩慢而有力的戰鼓,有節奏地一聲聲敲響。一隊隊身著玄色甲胃的秦軍,從前後中翼各營中走出,邁著整齊的步伐,如一條條長蛇,注入決戰之地——龍武坡。
大纛開道,戰車驅馳。輕兵重甲,科頭奮擊,各分其類,絲毫不亂。
殺氣騰騰的秦軍,此時動用了七千餘人,聲勢浩大,軍容鼎盛,到了龍武坡,佈下一陣。
蒙毅帶兵多年,對於戰陣的運用很有心得。他佈下的戰陣,將秦弩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莫不畏懼秦弩長弩。這秦弩不是用手拉開的,而是採用足蹬,必須藉助全身的力氣才能上滿弦,其射程可長達三百米。
三百米是其它國家軍隊射程的兩倍,這是個什麼概念!就是說,他國的部隊,還不到近身,就會大批大批地被射殺。戰未開始打,便會損員嚴重。
也不知是誰為秦軍設計了三稜型箭頭。射中目標後,稜的鋒刃處就會形成一道切割力,箭頭足能穿透敵帥的鎧甲!長平之戰,趙軍的統帥年輕的趙括,便喪命在這利箭之下。
秦陣前後兩翼均布有弩兵,面朝外,足以抵禦任何來犯的襲擊。依靠這種戰陣,蒙毅作戰多年,無一敗績,遂有戰無不勝之稱。
弩軍在前,均身著輕裝,囊中負滿了箭,排成橫隊。隨後便是五十輛駟馬戰車,與手執戈、矛、戟、錟等長兵器的步兵混編成四個縱隊。長刃軍士用來保護戰車不被敵軍輕銳襲毀,簇擁在各個戰車的周圍。每輛戰車上,乘有三員,一人用來驅弛,二人用來廝殺,均是驍勇善戰之人。
這便是《孫子兵法》中說的“不中不蓋,架四馬,乘三人,最宜馳聚攻擊”的輕車!
戰車之後,便是主力步兵。前後步兵,排成幾波厚實的橫隊,手持盾牌,短刃,形成一個防禦陣。這幾波橫隊中,每波均有間距。縱一波被沖垮,也不致拖累到全軍。後方步軍,排成數行縱隊。這是突擊的陣勢,帶隊之人均是伍佰主以上的剽悍強橫之輩。
步兵之後,便是數隊騎兵。這些秦軍軍中的驕子,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只要上將軍蒙毅一聲令下,他們便會如猛虎出谷,給敵手以致命的摧毀。
因在山林作戰,騎兵施展不開,蒙毅此次會戰,並未帶出多少騎兵,大部分騎兵留在大營留守。
秦軍陣式兩翼,扇形佈防了一排盾手,以防敵手從這一面發起衝擊。
而在騎兵之後,便是數縱步兵。既可在騎兵衝擊之後,給敵手以再一次的打擊,又可防敵手從背面偷襲。
雖然面對的是處於山坡高處的敵人,蒙毅仍在陣尾佈下一層防守,用兵不可謂不謹慎。
※※※
而戰場的另一邊,由墨家弟子為主力,集合天下英雄的反秦義軍,正從羊腸一線的山徑下魚貫而下,蜿蜒如同一條長蛇。
這批人的著裝,和旗幟鮮亮,戰服清一色作玄色的秦軍比起來,便判若雲泥。除了墨家弟子穿褐衣外,其餘各門各派,五花八門穿什麼的都有。
秦軍戰服上的統一,能在戰場上起到威懾之效。烏壓壓一片,往往敵軍未戰而先怯。
義軍雖著裝各異,但這批人的戰鬥力卻不容小視。江湖中各路英雄好漢威集於此,這些人武功高強,單兵作戰的能力是秦軍無法望其項背的。
但這場決戰,不是比拼武功,而是千軍萬馬的廝殺,是陣式與戰術的較量。
※※※
蒙毅策馬立於陣前,全身披掛,腰插魚腸斷魂劍,手提天龍破城戟,漆黑的長髮隨風飄揚,身形偉岸如山,看去好似魔君蒞臨。
他的身旁,簇擁著一群悍將,形貌各異,均重盔重甲,殺氣騰騰。只欲衝上陣去,將反賊碾個粉碎!
令人驚異的是,蒙毅的身旁,還立有一個女流,臉罩薄紗,身披輕絲,一身胴體顯山露水,那樣子彷彿不是來戰場廝殺,倒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