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的請求下監國,那意義便不再一樣。
看著發愣的滿朝文武,朱祁鈺輕咳一聲說道:“諸位還不快請起,當務之急,是商討軍國事宜。”
“臣請廷議。”
于謙起身後,又躬身說道。
聞言,朱祁鈺看了上首太監興安一眼,然後點頭道:“若無其他啟奏,除六部尚書與侍郎外,退朝吧。”
皇帝叩門的事情正在發酵,不斷有訊息傳到京城。
有了監國的人,朝廷這臺機器才開始有序運轉起來。
文華殿中,只留下了六部和朱祁鈺,就連孫太后也不能干涉廷議。
小黃門搬來了一道屏風,上面是大明的輿圖。
“於尚書,如今情況如何?”
朱祁鈺站在輿圖前,看著一道道線條和標註的城池。
聞言,于謙躬身,從袖中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奏摺,呈遞到朱祁鈺面前。
這些過程,朱祁鈺無比熟悉,畢竟他經歷過。
“殿下,如今賊酋領三萬精騎,裹挾十萬餘民夫,帶皮甲士兩萬,此為西路軍在順天府橫行,中路脫脫不花,東路孛羅,屆時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一邊聽著于謙講解局勢,朱祁鈺翻開了手中的奏摺。
上面記載著大明的武庫留存。
京城的武備已經被朱祁鎮掏空,所留盔甲僅能武裝十分之一的將士。
于謙提議,從南京武庫中調取三分之二,共一百二十六萬件補充京城守軍,並且派人收集土木堡丟棄的頭盔、甲、神槍、神銃、神箭、火炮等。
那可是二十萬明軍的軍備,就算是潰敗,所遺留的也是一筆巨大的資產。
然後就是改革軍制,將京營三營改為十營,使其更加適應防禦作戰的需要。
至於人力,在改革京營後,填充入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等,並不是問題。
最後就是糧食,如此多人,所需糧食巨大。
一旁的王直半闔著雙眼,沒有多說一句話。
于謙當不了文官之首,現在文官,以王直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