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衛被賦予的任務,除了監視其他三部,就是實地考察。
此時的魚鱗冊其實也只能用作參考,和黃冊一樣。
之前所說,永樂初年軍屯約有六千多萬畝,到永樂十年,僅有不到三千萬畝。
這其中,也有魚鱗冊失真的關係。
最直觀的,應該是洪武二十六年,田畝在冊數八億多畝,到正德元年,在冊只剩四億多,三十三年,少了一半。
而且黃冊也沒好到哪裡去,人口從六千萬多降到了五千萬多。
光從資料對比,就不難發現,一千萬人,四億畝土地。
稍微算一下人均最高峰人均十三畝田地,但是那消失的一千萬人,人均佔地四十畝。
到了正德年,實施給官員免田政策,激發土地兼併的積極性之後,魚鱗冊就再沒突破五億畝以上,而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人口也沒有多大的增長。
這也是因為耕者驗其丁力,就是人頭稅,家裡的人丁越多,稅收越重。
再加上剝削,兩者結合,自然不會有什麼真實資料。
唐六順對比著,隨後眉頭深皺,他是接受過大院教育的,簡單的算學都會。
這洛陽縣的田地,伊王三千頃,這還僅僅是洛陽縣。
這已經不是數學不數學的問題了。
“伊王為何有如此多土地!”
唐六順直接問於淵這個洛陽縣知縣。
親王千頃田,這是固定的,不可能超過太多。
“洪熙元年趙王奏請田地八十頃,自此之後,各地藩王效仿,奏請皆準,便如大人所見,再加上投獻,伊王確實有此莊田,合理,合法。”
於淵咧嘴露出笑容,看向唐六順,目光中似乎含著期待。
自從太祖建藩,文臣便多有微詞。
而仁宗開了奏請的先河,其他藩王便有模有樣。
所幸的是,現在還不多,但長此以往,不敢想象往後的場景。
永樂朱棣私建莊田為王莊以養兵的惡果開始顯現。
從永樂王莊到洪熙宮莊,若是朱祁鎮沒死的話,後面就會出現皇莊,其後莊田遍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