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將戰報恭恭敬敬放回聖人御案上,緝事廠這次算是立了大功,讓他渾身都感覺一鬆。
跪在地上的于謙,聽完戰報,便知道,這不是從衛所傳來的,應該是聖人自己的渠道,並沒有經過五軍都督府和兵部。
畢竟,正經戰報,需要有詳細的過程,還有斬獲首級人員的明細,將領各自彙報的私錄。
而這份戰報,僅僅是說了大致經過,特別還隱匿了錦衣衛的作用,皆以線人代替。
不知不覺之中,聖人已經織了一張大網,比兩位前任還要巨大的網。
“傳令勇武營團,對西蒙古,犁庭掃穴,一切不服王化之頭目皆可就地處決,寧夏資源配給供應,全部配合勇武營團,仍固守寧夏,謹防河套達夷。”
朱祁鈺當即下令,給勇武營團正名,避免地方軍政搞事。
而對於下方的兩人,朱祁鈺則是看向陳循,道:“陳卿,下次提拔人,可得看清楚點。”
說著,看向于謙,繼續道:“於卿,暫領五軍都督府,而後軍都督圖謀不軌,有不察之過,免去左都督一職,由朕暫代之,可有異議?”
“臣,遵旨。”
于謙似乎早就知道有此結果,打從一開始,他便是暫領,朱祁鈺從來沒有坐實他左都督一職。
大明的兵部並不是國防部,他更像總後勤部,而五軍都督府才是事實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在這點上,大明的軍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為先進的軍制。
後世讓文官掌管兵權、軍方不干預政治,是大多數所謂先進國家的選擇。
高度集中的軍事權力,有利於應對危機,這也是為什麼于謙臨危受命的原因。
可是,于謙終究還是文臣,此風不可長,不然等於謙或者朱祁鈺死後,兵部將直接取代五軍都督府,到時候,文官就真的沒有人可以制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