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可以用野蠻生長來形容。
那時的神明對於信徒的選擇標準非常低,只要願意付出信仰那就算是信徒。
但後來事實一次又一次的證明,這樣的信徒並不可靠,甚至可能連累的神明隕落,於是神道修煉者逐漸吸收教訓,漸漸總結出信徒的培養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完全洗腦型,這種信徒能夠提供的信仰之力非常微弱,而且腦子不夠靈活,唯一的有點就是特別的忠於自己所信仰的神明。
第二種方案是從最開始培養型,這種信徒從小就接觸神明有關的資訊,生活在人人都信仰神明的環境裡,自然而然就會信仰這位神明。
但這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距離產生美,可如果將來距離近了,對方很可能發現神明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從而產生異心。
第三種方案是神父培養型,簡單來說就是親自培養信徒,既是神明又如同父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忠誠度最為可靠,唯一的問題就是容易對信徒產生感情,甚至最後真當兒子養。
第四種方案是子系培養型,這種方案往往跟前面幾種方案混合使用,在信徒裡面留下自己的子嗣,甚至所有信徒都是自己的子孫。
第五種方案是自創種族型,有些在其它修煉體系有所成就的大神,在選擇兼修神道之後,並不直接使用原有的種族,而是創造一個新的種族,並且將信仰自己這一點,直接刻入種族的基因裡。
這樣做的好處是整個種族絕無背叛的可能,壞處則是種族是人為創造的種族,潛力往往有著極限,想要打破極限幾乎不可能,所以這種族到了極限,往往很難再有提升的機會。
目前神道,培養信徒都是在四種方案裡選擇兩種或者三種混合使用。
張森早就考慮好該怎麼培養信徒。
他打算選擇第一種和第三種作為信徒的基礎,同時使用第五種作為輔佐。
不過他現在並不急,因為接下來他要好好的考慮自己的神格方向,所謂貪多嚼不爛,神格並不是越多神職就越好。
而且最好是避開某些大熱門的神職,以此避免將來可能發生的戰爭。
比如兩個戰神相遇,雙方很難不對對方出手。
一方面,大家都是戰神,肯定誰都不服誰,但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