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消弱了因劉憲投效而實力大漲的劉備集團,也增強了己身,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瑾自至江東,愧無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諸葛瑾聽了周瑜之言,心中苦笑,但嘴上卻是滿口答應。
自己這個兄弟,長年的書信往來諸葛瑾是知之甚詳,自己定是說不動的,可現在看來,卻是怎麼也要試上一試了。
拜別了周瑜,諸葛瑾當即上了一葉快舟,來尋二弟諸葛亮。
自己大哥前來,諸葛亮自然欣喜,但諸葛瑾的使命卻是沒一絲完成的希望。比口才,諸葛亮該是天下無雙的第一名嘴!
“賢弟知伯夷、叔齊乎?”諸葛瑾就比周瑜所說,著兄弟情義觸手。“夷、齊,古之聖賢也,餓斃陽山下,兄弟二人有生致死皆在一處。今我與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視夷、齊之為人,能無愧乎?”
諸葛亮滿面的悲哀之色,向長兄拜在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
話都攪和到了這個程度,諸葛瑾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回稟周公瑾,自然惹得美周郎一度怒氣。計策不成,周瑜卻也不敢過於強逼諸葛亮,畢竟此刻的劉備集團勢力不小,實力並不弱於江東。只得另想他法,以望能收服孔明。
只是這收人收心,又豈是簡單之事?周瑜苦思冥想之際,大軍溯江而上都到樊口了。然諸葛亮羽扇綸巾,依舊是飄飄在外。
“報大都督,劉備遣使孫乾前來犒軍。”樊口遙遙在望,卻不想人家犒軍的已經到了。按照之前的協定,江東這五萬水軍的糧餉大半都是有江夏支付的,不過為了防止周瑜重蹈當年孫堅的覆轍,起兵之時周瑜攜帶了足有百日糧草。
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