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麩皮,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把經過發酵製成的鬆軟白麵包稱作“潘德美茵”,意為精製、神聖的麵包。而中世紀的白麵包體積也普遍比較小,每隻通常都不夠正常人吃一頓,大概跟現代的“早餐包”差不多。
最初,白麵包是教會神職人員獨享的專利,但很快就被人突破了限制,成為了中世紀富裕家庭們招待賓客的上等伙食。不過,在中世紀貴族們日常用餐的時候,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往往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正常情況之下,貴族和富人的廚房裡都不會直接存放大量麵包,而是儲存粗麵粉,或者說混合了大量麩皮的小麥粉。到了吃飯的時候,再把粗麵粉烤成麵包。
如果要招待客人或者慶祝什麼喜事,那麼就會吩咐廚師和侍女們把粗麵粉篩一篩。招待的客人越尊貴,粗麵粉裡的麩皮就要篩得越乾淨,烤出來的麵包自然就會越白越精細,但花費的功夫同樣也就越多。
所以,黑麵包和白麵包完全可以用同一袋麵粉烤出來,區別只在於人工。而貴族騎士們平時吃的麵包,其實是介於白麵包和黑麵包之間——最富裕的人家可以養幾個僕人,從早到晚專門篩麵粉。而在不那麼富裕的家庭,為了減輕僕人的工作量,避免把他們累倒,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浪費同樣能充飢的麩皮,只好把篩麵粉的次數減少一些……至於最後烤出來的麵包到底算是黑的還是白的,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此外,在中世紀的歐洲,還有一種用精麵粉加入雞蛋、牛奶、蜂蜜和香草,並且用啤酒酵母來代替普通的發麵,經過精心發酵之後烘烤製成的“皇后麵包”(也可以翻譯為女王麵包)。這種小圓形白麵包的口味,基本跟現代的高檔奶油麵包差不多,可能還要更好一些,而且使用的材料絕對是綠色健康無汙染——但這玩意兒已經是連國王也不能頓頓都當主食吃的超高階奢侈品了!
根據中世紀的某部史詩記載,有位國王在某次戰役勝利之後,向全軍賞賜了許多烤肉和葡萄酒,大家都習以為常。然後他又賞給最勇敢計程車兵們每人一塊“皇后麵包”,卻被其他人羨慕得要死……
典型的中世紀黑麵包,一般是用小麥粉混雜大量的麩皮烤制而成——這種做法在中世紀已經算是精品黑麵包了。更有一些偷工減料的黑心麵包師,居然經常故意在黑麵包中摻加木屑、小石頭之類的雜物,比埃及人摻入麵包的砂子更能磨損牙齒,也更可惡——後者好歹是被動受罪,前者根本就是主動犯罪啊!!!
很好,這下連礦物質都有了,要是在夾雜點樹葉和蟲子,那就是全營養食品了……
這種中世紀黑麵包的天下聞名之處,就是在於可以當武器使用——中世紀的編年史上,多次記錄了沒出息的笨盜賊潛入窮苦農民家裡盜竊,但卻不幸殞命於家庭主婦的黑麵包之下的囧事;而當中世紀的家庭矛盾發生時,更有無數男子漢死於悍婦的黑麵包攻擊……至於這東西的味道,還是請大家自行想象。
所以,儘管艾迪亞克大陸並不是那個該死的歐洲中世紀,但是出於同一文明水準的標準上,那些食物的味道如何便呼之欲出了,而我們的王鐵錘大官人,就很榮幸的享受到了這種‘復古風食物’對味蕾和胃部的摧殘。
而那酒呵呵,中世紀歐洲的葡萄酒釀造和儲存技術還很不過關,因此當年新釀葡萄酒的價值通常十倍於隔年的陳酒:後者往往會變酸掉渣,根本無法入口,只能過濾一下當成醋來賣——注意,歐洲人的醋也是用葡萄釀造的,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艾迪亞克大陸參上所述,所以各位看官可以找個比對事物來看了。
順便再說一句,雖然中世紀的伙食不怎麼樣,但能夠當個貴族養幾個騎士當狗喂,似乎也挺有愛的(中世紀習俗,在貴族吃飯時,狗和隨從都守在桌後等主人的骨頭……),應該能滿足一些重口味女生的喜好。
第一百零二章 風起雲湧
是夜,一座樸素無華卻磅礴大氣的宮殿內,一個人影在燭火的照明下,認真的看著手中的精緻物件。
想了想,他還是按下了上面那個按鈕。
~滋~的一聲,那小小的螢幕上,出現了長串獸文。
“割讓出南部行省比矮人生產的還要好的火槍不用馬匹拖拽便可快速行駛的大型鋼鐵戰車同中華美利堅共和國建交”他輕聲將上面一些重要的欄位讀出來,雄渾的嗓音在大殿中迴盪。
看完這些,他閉上眼,將手中那個簡化戰術板往旁邊一放,一個早就在旁等候多時的福克斯狐族侍從趕忙彎腰,雙手捧著那個戰術板退到一旁。
“真的有這麼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