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然,這是你吳師伯,你吳師伯大老遠的從南京跑過來可都是為了你小子。”
“吳師伯,您好。”
陳然雖然有點奇怪怎麼突然冒出來一位師伯,還奇怪老爺子說這位吳師伯從南京跑過來是為了他,但聽到老爺子的話後,還是連忙以晚輩的禮節對這位吳師伯見了禮。
“小夥子精神頭不錯。”
吳師伯說話倒是簡練的很,陳然和他見禮,他笑著打量陳然一番,就給了陳然一個評價。
吳師伯的這個評價陳然聽了倒沒什麼感覺,但老爺子聽了之後卻顯得很高興,而和張樹春一起扶著吳師伯的那位中年人聽了之後也忍不住多打量了陳然兩眼。
陳然和兩位長輩見過禮之後,本來準備先帶兩位老人到別墅裡休息一下的,但老爺子卻執意要先看看石料,陳然也只好先帶他們過去看看。
而在路上的時候,陳然也知道了這位吳師伯的全名。
吳正慈。
這個名字就是老人的全名。
老人的全名不是老爺子告訴陳然的,而是陳然猜出來的,從老爺子和老人隨口聊天中猜出來的,其實也不能說是猜,因為這個名字太出名了,而陳然對這個名字也太熟悉了,老爺子看他不知道老人的身份,只是隨口提醒了他一下,他就知道了這位老人的名字和身份。
說起老人,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在玉石界,甚至是在收藏界和古玩界,不知道老人名字的人還真不多,因為他就是我國文物鑑定專家,人稱鑑定國寶的“國寶”吳正慈。
簡單點說吧,基本上可以說這位老人是目前收藏界的第一人,名副其實的古玩界大拿,沒有之一,古玩界的大拿有很多,但吳正慈卻只有一位。
這位老人是目前收藏界的第一人,並不是說這位老人收藏的古玩是最多的,或者是最值錢的,或者說這位老人那一定是身價不菲了,其實一點不是。
這位老人手頭上收藏的古玩說真的還不一定有陳然收藏的古玩多的,價值連陳然那收集齊七套花神杯之後剩出來的兩隻值錢都沒有,頂多也就是收藏了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因為值錢的玩意這位老人都捐給國家了。
可以說,這位老人一生都撲在了我國的文化工作上,為我國的文化工作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計的。
還在上中學的時候,老人就開始撿漏,其中有兩件現在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被收藏在了故宮博物院,而當時老人只是花一毛錢或者兩毛收上來的,在1965年越王勾踐破土而出的時候,老人是作為最年輕的專家和郭沫若等大師一起匯聚荊州共同釋讀破解這把天下第一劍的,而在後來的文化大戈命期間,老人更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儲存下來了不可數計的重要文物,文戈結束之後,老人悉數將這批重寶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據傳言不說其他的博物館,只說現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老人捐獻的重寶就不可計數。
文戈結束為其平反之後,老人就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投身於博物院的重建工作,期間為國尋寶無數,發現挖掘數十個我國重要古代遺址,而其本人在這期間更是撿漏無數,現如今價值上億的寶物就不少於十件,而這些重寶也全部捐獻給了博物院。
老人在故宮博物館當了十幾年的副院長,後來又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進入文化部工作更是著作了無數部有關文化研究的作品。
除了老人做出的貢獻之外,老人的人品也值得讓人稱讚不已,老人的品性極為的剛正,不說其他的,只說業界內一直流傳的一個故事,老人在故宮博物院當副院長的時候,院裡給老人配的是有司機的,但老人卻從來不坐,一直是和老伴乘公交上下班,後來鬧出了一件院裡罷車事件也就是院裡凡是配有車的領導集體不用車了,老人這才乘坐私車上下班,只不過是老人卻把公私分的很清,老人下班的時候是要經過老人老伴上班的地方,但老人的老伴卻從來沒有坐過給老人配的私車下班,而是一直乘公交上下班。
老人在業界裡也是以直言敢說真話著稱的,古玩這一行裡規矩很多,收藏界裡的專家之間常因這些規矩而產生齷齪,比如以為藏友找到某專家,請人家鑑定手中的藏品真偽與否價值幾何,該專家打眼了,把真的看成了偽的,或者那專家出於某種私心故意把真的說成偽的,總之是結果不盡人意。這藏友不甘心,便又找了另一位專家,而這個專家卻證明東西是真的,價值很高。這樣的情況下,這兩名專家之間便產生了矛盾。因此,很多專家是不太願意接別人鑑定過的東西的,久而久之的更是發展成了“不打假”“看破不說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