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孟可緊隨其後。

鄧寧臨起身來向朱睢良點點頭,伸出手來任由朱睢良握著,又跟孟可握了握手,隨即跟縣裡鎮裡的幹部握手。駱志遠沒有湊上前來,卻聽鄧寧臨在人群中淡然道:“睢良同志,市裡下放的駱志遠同志是在鵬程鎮任職吧?”

朱睢良的笑容頓時有些僵硬,他旋即掩飾了過去,笑著回答:“是啊,鄧書記,志遠同志是在這裡幹鎮長,應該感謝市委領導,給我們安排了一位年輕有為的幹部下來,很有能力,也很有思路,來鎮裡時間不長,就抓工作風生水起,群眾威信很高。”

朱睢良昧心地稱讚著駱志遠,費建國聽了心裡跟吃了屎一般。對於他這個鎮委書記,鄧寧臨連正眼都沒看過,反倒是一個年輕的駱志遠,竟然被他當場點名。

孟可也滿臉笑容地附和著,回頭來喊了一聲:“鵬程鎮的小駱同志來了沒有?過來!”

駱志遠好整以暇地分開人群走了進去,朱睢良眸光中閃過一絲驚疑,他笑著介紹道:“志遠同志,市委鄧書記點你的名了。”

駱志遠滿臉笑容流露出應有的分寸和恭謹神態:“鄧書記好!”

鄧寧臨朗聲一笑:“志遠同志,怎麼樣?在基層工作還適應嗎?把你從企業引進來,當初可是我親自拍的板!”

“感謝鄧書記關心,我在這裡工作一切都好,我會努力勤奮工作,一定不辜負市委領導對我的期望。”駱志遠說著冠冕堂皇的套話,這是場面話,不說不行。

鄧寧臨笑了笑,“好。”

鄧寧臨旋即又扭頭望著面前的紀念碑,“王家岔子起義,是本市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革命事件,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我最近重讀安北黨史,感觸頗深啊。”

朱睢良和孟可臉色變得極為尷尬和難堪。

鄧寧臨的話,給予王家岔子起義相當高的評價,這種定性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推動安北市黨史的細節修訂,以及地方政府對於本次起義的重新審視評價。

而事實上,王家岔子起義是安北市自民國以來至今的唯一一次具有一定影響力歷史事件,但因為種種特殊的歷史政治因素,對其的評價並不是很高。

費建國等鎮裡幹部也都目瞪口呆。

他們此刻才恍然大悟,鬧了半天,市委鄧書記大老遠跑過來,就是為了看看這塊碑,對王家岔子起義進行“新評價”啊難道費建國臉色變了,他扭頭掃了駱志遠一眼,心噗通一聲沉了下去,他不是傻子,到了這時再猜不出這與駱志遠有關,那真是要找塊豆腐一頭撞死算求。

“但是,紀念碑損毀嚴重,這是對歷史和革命先烈的褻瀆啊!”鄧寧臨臉色沉了下去,朱睢良和孟可心裡惶恐,趕緊介面道:“鄧書記,縣裡保護不周,應該承擔責任!”

鄧寧臨搖搖頭,“我來不是為了追究誰的責任,而是讀了這一段黨史後心有感觸,過來實地看看知儒,回去之後你來牽頭,黨史辦、研究室對王家岔子起義進行全方位的素材挖掘……至於這塊紀念碑,董智男,民政局過後給市裡打一個報告,撥專款重修紀念碑,甚至有必要的話,我看在這起義舊址上建一座小型紀念館來作為紅色教育的基地,都很不錯。”

民政局局長董智男趕緊點頭應是。

鄧寧臨輕描淡寫幾句話就把重修紀念碑和修建紀念館的事定了下來。這就是權力無與倫比的輻射力了。

而在一旁,朱睢良和孟可的臉色都幾乎要綠了。

他們先後作出批示,而正好與今天鄧寧臨的指示相悖。到了此刻,他們是後悔不迭,當初要是藉著駱志遠提出報告的機會提前下手,如今豈不是可以在鄧書記面前邀功表現了。哪像此番,市委書記的指示貫徹落實下來,他們的所謂批示當然就廢了,廢了倒也沒什麼,可縣裡黨政主要領導的顏面何存?

費建國心裡亂糟糟地,以至於後面鄧寧臨說了什麼,作了什麼重要指示,他都一概沒有聽清楚。到此,他心裡空落落地、想憤怒又憤怒不起來,反正他清楚,在這一輪的博弈中,他又敗了,一敗塗地。

種種跡象表明,市委主要領導跟駱志遠是“一個節奏”,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熊國慶更是心亂如麻,本來信心滿滿,瞬間化為泡影。

鄧寧臨緩步離開紀念碑,向前走去,朱睢良孟可和安知儒等人緊隨。

鄧寧臨笑了笑,停步對一干市縣官員道:“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烽火的翅膀》,作者是國家作協副主席、著名的歷史學者和知名作家西夷先生,這本書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