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這樣的條件,安北廠當然無法接受。

果然,正如駱志遠的猜測和判斷,周顯華帶著市裡的工作組千里迢迢趕過去,對方的態度並不熱衷,勉強談了兩次,對方直言安北廠沒有任何收購的價值,不如趕緊破產了事。勉強維持下去,只能導致更大的虧損。

周顯華無奈,只得率團返回,向市長勞力進行了當面彙報。

勞力當即指示,由周顯華牽頭,重啟跟康橋企業集團的併購談判。

所以,在沈宏衛等人來之前,駱志遠已經心裡有數。安知儒曾經暗示他,要不要爭取一下鄧書記的支援,駱志遠婉言謝絕了。

5月12日上午9點11分,對於駱志遠和康橋企業集團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銘記和載入集團發展史冊的重要時刻。

辦公室的電話鈴聲急促響起,駱志遠接起電話淡淡道:“哪位?康橋企業集團,駱志遠。”

“駱總,我是常建啊。”

“常建啊,事情辦得咋樣了?”

“駱總,專利申報下來了,已經走完了最後一道程式,最多後天,就可以完成申報。同時商標註冊也結束了我看,我們下週就可以回市裡了。”常建的聲音微微有些興奮。他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並不喜張揚,縱然是情緒歡喜,但表現出來還是相對比較沉穩。

“好!”駱志遠大喜,猛然一拍桌案,“常建,只要專利申報完成,電動車這個專案,我們就成功了一半。”

“駱總,專利申報沒問題了,那收購腳踏車廠的事情進展如何了?”常建急切地問道。

在上馬電動車專案上,常建比駱志遠更迫切。當然,常建所圖的不是經濟利益,而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他的發明和專利,只有經過批次生產走上市場,經過市場檢驗,才能轉化為社會財富。否則,捏著一張專利證明束之高閣、無人問津,意義不大。

“你先不要急,今天下午,機械局的人會來繼續跟我們談。”駱志遠輕笑一聲,“好了,長途電話費貴,我就不跟你閒扯了,等你們回來,我再給你們設慶功宴!”

其實專利申報成功,完全靠的是駱志遠的個人人脈。常建對此心知肚明,對駱志遠的信任、敬佩又因此多了一層。

能在京城這種高官權貴遍地走的“山頭”上找到關係渠道,而且看樣子還非常有能量,由此而推斷,駱志遠的背景絕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跟常建通完電話,駱志遠的心情就變得無比的放鬆。

專利到手,只要談妥對腳踏車廠的收購,馬上就可以集中精力投入電動車的研發。如果一切順利,最遲半年後,首批康橋牌電動車就開始上市推廣銷售。

不多時,韓大軍匆匆敲門走進來笑道:“駱總,沈宏衛的人馬上就要到了,我們要不要出去迎一迎?”

“當然,不管怎麼說,人家可是市政府部門一把手,響噹噹的正縣級領導幹部,這點面子如果我們不給,恐怕這位沈局長就要惱羞成怒啊。”駱志遠朗聲一笑。

見駱志遠的神態很放鬆,似乎並不拿著當回事的樣子,韓大軍雖然陪著笑,心裡卻越來越迷糊。

他真是越來越看不透駱志遠了,每每與駱志遠單獨相處,駱志遠都給他一種“老奸巨猾”的感覺,可眼前的駱志遠明明卻只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市委,市委書記鄧寧臨辦公室。

鄧寧臨一邊手持灑水壺給自己辦公室伺弄的兩棵蘭草慢慢澆水,一邊淡淡道:“知儒,駱志遠那小子又想收購腳踏車廠?他倒是收購國企上癮了,看來嚐到甜頭了。”

安知儒陪著笑臉,揣摩著鄧寧臨的真正意圖,小心翼翼地道:“鄧書記,腳踏車廠的情況比前面那兩家國有毛紡廠的情況還要糟糕,也不知道小駱是怎麼想的,竟然產生了這種投資意向。”

“知儒,你不能用一般的眼光來衡量駱志遠,這小子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從不循規蹈矩,野心十足,但也表明他創新的意識很強,在改革開放逐步走向深化的大時代中,正需要他這種敢想敢幹的年輕人。”鄧寧臨再次笑笑,“他不會做吃虧的買賣,既然要收購腳踏車廠,說明這個廠子對他來說,還有可操作的價值。”

“問題的關鍵在於,駱志遠能看到腳踏車廠的價值,而我們我們的監管部門卻看不到,所以,摸不清駱志遠的脈搏,才容易被駱志遠牽著鼻子走。”

鄧寧臨又道。

安知儒心裡凜然,沒有敢回言。

鄧寧臨笑容一斂,嘴角輕挑,“至於說到臨海去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