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以前和何江海的矛盾,是對事不對人。現在何江海事件到此為止,也是對事不對人。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齊省大計。”
“好!”吳才洋用力一拍夏想的肩膀,“我還擔心你會轉不過彎,沒想到你自己已經理順了思路,夏想,齊省的一任,你比以前成熟多子,我很欣慰。”,“謝謝吳部長的誇獎,我需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夏想下意識地就謙虛了一句。
吳才洋哈哈一笑:“又沒有外人,你就不用在我面前拘束了。”
在夏想面前,吳才洋第一次少見地露出了非常隨意的一面。
更讓夏想吃驚的事情,還在後頭,……
“你也知道,品都市委書記李榮升,是團系的人馬。”吳才洋非常罕見地和夏想直接討論起了國內和齊省的政局,也不知是否和付老爺子的病情以及國內下一步的局勢有關,“品都作為齊省的一個重要城市,兩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可以有效地對魯市以及齊省省委形成牽制。而齊省的問題由來已久,中央一時也難以根治,也不是說中央就一定反對齊人治齊,問題在於,只要齊省省委的高層,不對中央的政令消極應對就行。”
尾大不掉的情形曾經出現在嶺南省,所以自z四年後,嶺南一把手再無嶺南人擔任。齊省雖然是第二經濟大省,但也不知是有意為之,還走出於政治上的考量,齊省的省委書記,只有一任政治局委員兼任的先例,此後,一直沒有。
其實凡事都會遵循綱舉目張的道理,想要讓齊省聽話,只要省委書記和省長與中央一心即可。在另一個時空,齊省在夏想的時期,省委書記和省長還是齊人,是為特例。而現在,省委書記和省長都是中央空降,實際上,中央已經為化解齊省的困局,掌握了足夠的主動權。但齊省豐層的齊省幹部,才是根本。其實各省的中層幹部,也大多是本省人,只有副省以上,才會從外地交流。和其他省份相比,半陸地半海洋的齊省,地域觀念十分強烈,有一定的排外情緒,才是齊省外來者哪怕是省委書記和省長,工作也難以開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總書記想借此機會,將魯市也一併掌握,如果兩大副省城市互相呼應“……”,吳才洋縱論國內大勢和齊省大局,一語中的,為夏想的下一步,指出了一條雖不平坦但卻步步為營的大道。
一條足以制衡反對一系,並且順應總書記之意,同時達到平民一系的滿意的陽光大道,也讓夏想眼界大開,而得吳才洋之助,更是如虎添翼。
第1632章 吃餃子(很求推薦票!)
第1632章吃餃子(很求推薦票!)
一談,就和吳才洋談了一個多小時。
吳才洋在夏想眼中的形象一向是嚴肅有餘,親和不足,並且不夠和善,和他說話時,也多是以公事公辦的口氣,或是以上級的態度,今天,是第一次以家長裡短式的對話,縱論大事,也第一次讓夏想對吳才洋的政治理念初窺門徑。
夏想一直認為,吳才洋作為家族勢力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保守有餘而進取不足,又因為身為組織部長的緣故,只關注人事鬥爭而對民生疏忽,不料,當吳才洋借齊省局勢,借何江海之事有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的後果,闡述了他的看法和應對之策時……
夏想才知道,他以前還是不夠了解吳才洋,其實吳才洋是一個有抱負也有理想的政治家,他也希望社會安定,百姓富足,也希望國家強大,經濟發展。也痛恨貪官,雖然身為黨內最高人事管理機構的一把手,卻毫不避諱作為執政黨的各種弊端,甚至連的致命缺陷也直接擺開了說,充分顯示出一名有涵養有擔當的政治家的風範。
夏想暗暗敬佩。
其實接觸過中央黨校和社科院專家的夏想也清楚,黨的高層,以及幕後的智囊,都很清楚制度的缺陷帶來了種種社會問題不可避免,也在努力摸索一條更好的更適合的道路,而不是僅僅仿效西方的三權分立。
因為國情不同,百姓的政治覺悟不同,未必選舉就能真正帶來民主。民主不是口號,不是幾張選票就能帶來的覺醒,十八個路人對一名被汽車碾壓的小女孩視而不見,冷漠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如果將選票交給他們,他們會認為手中的選票是必須認真對待的民主?
連生命都漠視的人,和他們談論民主,和對牛彈琴有何區別?
再有接受採訪的穿著褲衩的路人,問他對社會現象有何看法,他只回答他只是打醬油的,何事?一個民族,連身邊的事情都可以漠不關心,事事都以打醬油來對待,你還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