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辦公會最後達成一致。對省紀委的決定,表示支援。
一作為趁令傳志不在省委的一次重大反擊,周鴻基藉助魯成良事件。加緊了收權之舉,不但借證實魯成良清白的機會,大大削弱了令傳志的威望,也有意讓令傳志介入調查鹽業局違章別墅一事,製造矛盾,化解來自令傳志的側面壓力,從而達到最終在紀委一手掌權的目的。
也標誌著齊省的局勢,正式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期。
因為〖書〗記辦公會並沒有請何江海參加”何江海得知訊息的時候。省紀委副〖書〗記穆正一已經動身啟程,出發前往五嶽。而令傳志已經正式接到通知。要求即刻返回省委。
何江海怒了,腹背受敵,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兩派聯手帶來的巨大的壓力。
然而更讓他難以接受的一個訊息是,副省長李丁山也去了五嶽。似乎是一項重大的招商引資的專案,作為省政法委〖書〗記,招商引資的工作和他沒有一點關係,他無權過問,所以並不知道細節。
不知道還好,如果讓他知道的話,就更是氣急敗壞了。
何江海初嘗苦果,自然不會善罷干休,但他哪裡知道,夏想的反制手腕,通常不是一波,而是層出不窮!
為了大計。不但要在省委開啟局面,在下面的地市,夏想也要掌握局面。因為時間不等人。
就在周鴻基採取了一系列的手腕之後,有兩件訊息突然傳出,預示新一輪反擊的到來。
第1521章 火,越燒越旺
首先,齊省省長孫習民動身前往京城,向國務院述職。
依照慣例”還不到述職的時候,剁習民卻意外動身,而且還事發突然毫無徵兆,外人或許不知其中內情,夏想卻是清楚,別習民是被緊急召回了京城。
至於是〖總〗理的手筆,還是別習民幕後人物出手了,夏想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別習民此時突然回京,絕對與最近他和邱仁禮走得過近有關。
換言之,是周漓基一連串的舉動引起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警惕。
其次,有關〖總〗理即將視察齊省的風聲終於塵埃落定,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通知齊省省委辦公廳,就〖總〗理視察一事進行前期接觸。也就是說,〖總〗理的齊省之行,傳聞成真!
兩件事情其實合併成一件”都是在圍繞齊省即將紛亂的局勢。
恐怕不止〖總〗理沒有料到,割習民和周鴻基來到齊省之後不久,竟然和夏想聯手壓制齊省的本土勢力,估計就連反對一系主要人物也對孫習民在齊省的立場頗有微詞。
其實夏想也明白,別習民和邱仁禮有限合作,再正常不過。只要不觸動第三方根本的利益,基本上就能達成一個相對平衡的局面。但周鴻基大刀闊斧的出手,不留情面的做法,觸動了何江海的根本利益,震動了〖總〗理,同時,也讓反對一系的幕後人物,終於坐立不安,要親自過問了。
對於後備力量的培養,其實是一件十分為難的事情。不放手”又難以成長為真正可以獨立自主的一省大員。過於放手,又唯恐走的路子不符合規劃,。雖然只是別習民緊急進京,而周鴻基卻沒有被召喚”但夏想清楚”周鴻基肯定也會在其後收到相關指示。
必須承認,相對而講,反對一系和平民一系,還是有著天然的合作意願,如果周鴻基和他的合作過於緊密,壓制得何江海難以抬頭的話,就會引發高層之間的對話了。
不過夏想有信心過關,古人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別習民身為一省之長,還是有自主決定許多重大事件的〖自〗由度,不可能事事聽從上面的意思。
同樣,周鴻基也是如此。
對於別習民,夏想自認有所瞭解,基本上算是有擔待的一個人”就算進京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對於在齊省已經基本達成了合作共識”不會輕易改變。但周鴻基的性情如何,才接觸不久的他”不敢妄下結論。
作為反對一系的王牌之劍,周鴻基似乎並沒有太耀眼的過人之處,其實不然,夏想一開始也認為周鴻基缺點很多,優點很少,初出京城,傲慢而高高在上,在齊省複雜紛亂的局勢之中,有點不知所措。
但很快夏想就發現了周鴻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好學和適應能力”沒錯,他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
一個能意識到並且正視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對手!
從初出京城的傲慢,到現在冷靜地面對現實,從和何江海合作受阻,到現在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