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夢想。
中國從南北朝時開始興起計程車族制度,延續了幾百年後,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國歷史最強盛的一個朝代。為什麼?就是因為士族制度從根本上阻礙了寒門學子的仕途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只要出身於士族之家,就走出身高貴,就能世襲官職。而出身於下品的學子,不管多麼努力,也不抵一個出身。制度不公,就會導致整個社會沒有上進心。因此唐朝的科舉制度非竄興盛,才將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樣,在滿清時代,一個滿族人,不管認不認字,不管讀不讀書,到了成年之後都能領到足夠養家餬口的銀子,等於是坐享其成,等於是當時每lCo名漢人都要奉養一名滿人。而一個漢人,十年寒窗考上進士之後,就算外放當一個縣令,所得的奉祿和一個不學無術的滿人一樣。制度不公導致滿清一朝沒有什麼有才華的文人出世。
夏想本身出身於草根階層,深知底層百姓的艱難。他也讀過不少歷史,知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沒有十惡不赦的階層,現在家族勢力的崛起,其實就和古代計程車族階層如出一轍,如果任由家族勢力越來越壯大,早晚會重蹈當年士族階層阻礙社會進步的覆轍。
其實殷鑑不遠,幾年後的後世,富二代和官二代也迅速成為貶義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引起了無數人的義憤,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對富二代和官二代沒有好印象。官民對立,貧富對立,由以前的拼學識拼能力發展到了拼爹時代,恨爹不成剛,一系列的新產生的名詞表達了老百姓的憤怒和無奈,由此這漸發展成…了階層對立。
階層對立還好說,逐漸引導的話,或許還能化解。如果發展成階級對立,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成了社會隱患。
說白了,四大家族其實就是社會隱患的雛形,就是權貴資本主義的開始”權貴資本主義是指權力與資本合謀,以霸佔和壟斷社會的財富,斷掉非權貴透過勤善與智慧公平獲得財富的出路。
現在的家族勢力初成規模,假以時日,必然會越來越發展壯大,畢竟他們手中擁有大多可以調配的社會資源。長此以往,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普通百姓就會感受不到公正,對國家失去信心。
因此任何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只要還有一顆公正之心,還想要社會長治久安,想要國家穡定健康地發展,必然會壓制家族勢力的進一步壯大。
就國內的環境來說,家族勢力的實力多半集中在壟斷行業。壟斷行業本來就是最讓百姓怨聲載道的行業,但也是最暴利最容易產生**的行業。家族勢力如果遵循市場規律,良性地參加市場競爭還好一些,但多半家族勢力都選擇了賺錢最快也最容易的行業一一壟斷。
夏想知道,他無力從根本上改變什麼,但他既然重生了,又有了關係網私人脈優勢,又有了一點點的先見之明,他就知道他應該要做些什麼,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消滅家族勢力是天方夜譚,如果能運用他的政治智慧,能周旋在家族勢力之間,能揣摩到和總理一樣心思的最高人的想法,最終達到一個家族勢力和草根階層之間的平衡,就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了。當然,如果他能夠成功地成為最高人和家族勢力之間的橋樑,他就能夠在以後的政治鬥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夏想既然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是坦途也好,是走鋼絲也釋,反正他都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前面有什麼困難險阻暫且不管,眼下就有第一道關卡要過,就是吳寺洋。
夏想迎著吳才洋質疑並且微帶不屑的日光,他慢慢地平靜了心情,緩慢地說道:“我不過是一個草根出身的窮小子,無根無底,能夠走到今天,所靠的不過是待人真誠,凡事多提別人考慮,不追求片面的利益。自從接紲到家族勢力之後,我也曾想過如果依靠於一方家族勢力,肯定可以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好處,升官發財都不是問題……”“但問題是,每個人做人都有一個底線,我有我的底線和原則!”夏想擲地有聲地說了一句。真才洋輕蔑地笑了:“原則?在利益面前,原則問題不堪一擊。
“吳部長說得是,原則再大,大不過利益。”夏想出乎意料地立刻降低了姿態,呵呵一笑“我也曾經分析過如果吳家拿下了省委秘書長的位置會是一個什麼局面,結果想來想去卻發現行不通,因為吳家拿不上省委秘書長的位置!”
這一句話一出口,務才洋、李言弘和高晉周都不約而同吃了一驚。
吳才洋哼了一聲:“信口開河!”
李言弘也是不平地說道:“夏想,你鵠話太唯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