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軒等人架空李丁山。不過他沒有劉世軒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又沒有李丁山從省城空降的背景。誰都知道省城來的人,背後肯定有省委的人撐腰?再加上他認為與劉世軒的霸道和陰險相比,李丁讓身上的文人氣質反而更讓他覺得可信。所以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最後決定採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坐等李丁山和劉世軒發生衝突,到時他及時出現當救火員,不管偏向哪一方,肯定都能獲取最大的利益。
李丁山想要在壩縣有所作為,想要開啟局面,必然要在人事和經濟上做文章,石堡壘有自知之明,他在壩縣沒有什麼根底,常委中支援他的也就兩三人,下面各局的頭頭沒人聽他的話,他手中又沒有人事大權,說實話,真要說到政府這一塊誰是老闆,名義上他是,實際上還是劉世軒說一不二。
況且,劉世軒不但在政府這邊坐大,連組織部長黃鵬飛也對他言聽計從。上一任老書記上任以後,想要動一動劉世軒的利益,結果惹怒了劉世軒,幾次在常委會上發難,讓老書記的提議都無法透過,不管是人事的變動還是政策的推廣,無一例外在常委會上被否決,讓老書記處處受制。甚至不惜動用了書記的一票否決權,但最後還是被氣得大病,提前病退。
個掌握不了常委會的書記,就失去了一把手的權威。
在這一點上,石堡壘還算比較佩服李丁山的穩妥。來到壩縣一個月了。李丁山還沒有就重大議題提交常委會表決過,因為一旦出現一把手的提議無法透過的情況,身為一把手的權威將大大降低,書記的光環也會減弱許多。如果沒有底氣就匆忙把決議上常委會討論,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