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是和省屬企業的改制有關。
臺灣的亞林公司是範睿恆的關係,當初範睿恆也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其董事長謝長海,後來經過深入接觸,雙方增進了瞭解,正好有一家省屬公司破產重組,範睿恆一提,謝長海就有意兼併重組,就一拍即合達成了意向。
後來亞林公司就和燕省省委省政府經過幾番談判,正式簽定了協議,條件還算令雙方滿意,也是範睿恆最大的政績之一。
但外人並不知道的是,亞林公司在兼併重組的過程中,有許多貓膩和漏洞,國有資產流失、估算過低,等等,不過是題中應有之意,歷來兼併重組之時,總有會肥了許多人,當然,大部分職工就成了犧牲品。
亞林是一口大鍋,裡面燉著一鍋肉湯,有無數雙手在裡面撈肉吃,其中有一雙就是省委書記的手。別人拿了多少好處,範睿恆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他自己在其中得了大便宜,他心裡有數得很。
以前,範睿恆還潔身自好,不貪不要。只收禮品,不收錢財,但自從擔任省委書記之後,他的心態就變了許多,因為省委書記是一省大員,是政治生涯的頂峰,再向上邁進一步,難如登天,現在不收,幾年之後退下,豈不抱憾終身?
再加上亞林的謝長海很會來事,深諳官場之道,幾個回合之後,範睿恆就被拉下了水。
但範睿恆也被矇在鼓裡,他並不知道的是,謝長海送給他的大禮,以及省委幾個和亞林公司有沾染的領導的禮金,就是亞林公司準備發放給下崗職工的安撫金
其實也不全怪謝長海,是亞林公司在燕省的全權負責人所做的手腳,但不管是誰的手腳,引發下崗職工鬧事的根源竟然在自己身上,錢,都被省領導瓜分了事情要是傳出去,範睿恆也不敢上街了,怕被工人罵十八輩祖宗。
但錢拿都拿了,還能退回去不成?當然不能。官場上的事情向來是一不做二不休,做就做了,只要將事情完全捂住蓋子就行了,他也清楚一點,這事抖不出去,國內政治氣候不允許,誰也沒有這個膽量
是的,沒人敢公開,也不會有人調查,事情永遠不會見光,不會擺到檯面上……但,還是可以拿到臺下做幕後交易。
要點還在於,宋朝度在亞林公司的問題上,是乾淨的,乾淨的人永遠比不乾淨的人更可怕。這也就造就了宋朝度敢拿亞林公司說事,範睿恆就不敢。
如果有一天他和宋朝度之間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之時,只要宋朝度將亞林的問題向中央一捅,他就立刻失分,還有可能被調離燕省,為宋朝度讓路。
隱患,天大的隱患
這也是範睿恆在剛剛接到一個保密的電話之後大光其火的原因所在,因為他確確實實被譚國瑞氣著了。
本來譚國瑞順利地解決了安撫金的問題,他還十分高興,他並沒有過問譚國瑞採取了什麼手段解決了資金來源——他不想知道,就是在以後萬一出現問題時,可以推卸責任,讓譚國瑞當替罪羊,這也是書記的最大光環之一——也清楚肯定手段有點難以見光,也沒什麼,不過是約定俗成的規定,成了慣例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事情差點被人曝光
都是譚國瑞惹的禍。
接到電話之後範睿恆才知道譚國瑞動用了省醫藥公司的資金,省醫藥公司是利稅大戶,有錢得很,藥品的高利潤養肥了無數醫藥公司,按理說,譚國瑞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吃大戶是傳統,誰讓醫藥公司的利潤高達百分之三百以上呢?
問題不在於動用哪裡的資金,都是國家的錢,不過是換換口袋而已,問題在於,省醫藥公司偏偏有一個會計多事,查清了帳目去向。而且她也正好認識亞林公司的財務總監,然後一碰頭,一合計,就猜到了什麼,事情就有了失控的跡象……
其實就是一個會計一個財務總監,再怎麼折騰也折騰不起風浪,但很不巧的是,醫藥公司的會計英娜正是下崗職工代表劉見的妻子,劉見就不幹了,非要嚷嚷著要將事情鬧大,非要組織工人集體到京城上訪。
範睿恆不勃然大怒才怪。
因為亞林公司的帳目不能公開,一公開,就成了他臉上的黑點,就成了別人攻擊他的口實,就授人以柄,尤其是在和宋朝度搭班子的情況之下,更不能掉以輕心,弄不好就會突然接到一紙調令,將他調離燕省。
歸根結底,都是譚國瑞辦事不牢靠,譚國瑞動哪裡的錢不好,偏偏去動醫藥公司的錢,醫藥公司的錢動就動了,卻又被人發覺了,還被一個小小的會計拿捏住了把柄,真是蠢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