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霄一上任,就顯示出強勢的作風。先是在常委會上提出要加強燕省的宣傳工作,對燕省各級報社的工作提出了批評,認為許多新聞從業者政治覺悟不高,要求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一次整風運動,旨在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和思想水平,從政治高度看待新聞宣傳問題。
隨後不久,燕省晚報就發生了一起所謂的政治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在一篇新聞稿件中。提到了某位前國家領導人。如實地標明瞭他當時的職務,但此人後來叛逃,落了個身敗名裂的可恥的下場。下場雖然可恥,但他擔任過某職務也是不可抹殺的事實,也算不上什麼大事。要是在南方的報社。恐怕不會有人提到,就算在燕省,一般也沒有人閒著沒事去挖墳去揪住不放。在盧淵源任宣傳部長的時期。燕省的媒體氛圍還算清朗。
但恰恰馬霄也不知走出於什麼心理,無意中就看到了這篇稿件,頓時大怒,立玄打電話將燕省晚報的社長斥一頓,要求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
燕省晚報的社長丁國炳並沒有當成什麼大事,認為可能只是馬部長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發現了一個小問題,就難免要小題大做。他就罰了記者和值班編輯每人勸元資金,對於副刊主任口頭批評。就以為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沒想到,幾天後馬霄得知了處理結果之後,打電話讓燕省晚報的社長丁國炳、總編顧曾立刻到省委宣傳部開會。丁國炳和顧曾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因為盧淵源任宣傳部長的時候,儘管燕省的宣傳口一向保守,但也不至於出現什麼政治事件。不成想,一到會議室,就被馬霄聲色俱厲地滬加批評一頓,馬霄從政治事件的角度對丁國炳提出警告,同時要求顧曾暫時停職反省,讓丁國炳重新嚴肅處理相關人員。再將結果報給他。
丁國炳和顧曾大吃一驚,馬部長的新官之火,也燒得太過頭了吧?
連總編都被勒令停職反省了,丁國炳也不是沒有政治頭腦,不管馬部長走出於故意打壓他的目的。還是他本身就是政治上極其保守,喜歡捕風捉影也好,領導的話必須聽從。儘管於心不忍,丁國炳也知道不下狠手走過不了這一關了,就一咬牙。將撰稿記者、值班編輯連同副刊主任,一併開除!
副刊主任正是夏想的好友杜同國。而丁國炳和顧曾,都是李丁山的好友!
本來一開始夏想也以為此事只是一件獨立的政治事件,也只是覺得可能馬霄此人太謹小慎微,喜歡小題大做,放到古代,他就是執行文字獄的最佳官僚。甚至在杜同國找到夏想時,他還沒有將此事上升到政治鬥爭的層面。
夏想反而勸慰杜同國:“算了,不就是一個燕省晚報的副刊主任嗎?你想經商,我給你介紹大型集團。你還想從事媒體工作,我幫你聯絡京城的媒體,離開燕省。有些人不是喜歡管得寬嗎?他的手能到京城去嗎?
杜同國卻既不願意離開媒體。也不願意離開燕省:“暫時休息一段時間再說,我現在對燕市有了感情,家也在這裡,不想離開。不過還想在燕省從事媒體作就難了,畢竟在馬部長那裡掛了號,全省通報批評。哪家媒體敢再錄用我?”
夏想也清楚,燕省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敢再錄用杜同國,否則就等同於和馬部長公開唱反調。不過也許等過一段時間風頭過去之後,等此事慢慢被人淡忘之後,杜同國再在省內找一家媒體工作,也不算什麼難事。
夏想也以為,既然丁國炳開除了杜同國等人之外,馬霄也就無話可說了,總編顧曾也應該可以恢復工作了。
夏想在壩縣的時候,來燕省晚報取照片時,和顧曾有過一面之緣,後來雖然沒有再見過他,不過在夏想的印象中,顧曾為人還算可以,而且他也是李丁山認可的朋友,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夏想當然願意顧曾再重回總編之位。
然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燕省日報召開黨組會議,通報了“甥。事件的處理結果之後,隨即又宣佈了一項人事任命,調顧曾到雜論報任社長兼總編,雜論報社長兼總編焦華任燕省晚報副社長兼總編。
顧曾當即震驚當場,因為他事先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也不認為一件小事能影響到他的位置,沒想到,竟然將他打發到了雜論報誰不知道雜論報是一家半死不活的時政類的報紙,在省內既沒有什麼影響,也沒有發行量,經濟效益更不用提,基本就是一個養老的單位。
顧曾級別沒變,說是平調,實際是被閒置了。而一向沒有什麼能力的焦華突然調到燕省晚報擔任了總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可
夏想就立匆